第102部分 (第1/4页)

素皑胤禛对视一眼,胤禛想说什么,素皑冲他几不可察地摇摇头,胤禛见状也就闭口不言了。

从书桌上拿起一摞折子,胤禛把他们摊开来,道:“我并非自作主张,这件事我已经考虑了很久,也与户部一众官员都达成了共识。自我大清入关以来,土地兼并(圈地)便日趋严重,虽然皇阿玛在早年就已经禁止了圈地,但那些贵族官吏也是早年便疯狂圈尽了汉人的土地,代代相传。‘千年田八百主’,土地的集中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很多农民就面临了无业可做,无田可耕的地步,此其一。然咱们征收赋税也是以人口和土地为依据,农民大量出逃流亡,丁役负担必定严重不均,此其二。这样的后果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长此以往,对那些丁役负担过重,地又少的农民绝对是毁灭性的生存灾难。摊丁入亩,这样做最根本的一点,便是能够控制人口的流动,把该在这个地方作息的百姓放在这个地方,反正他们有田耕,不愁吃不饱,这样流民也少了,丁役也无需担忧了。只要农民的户籍稳定,也就稳定了整个经济市场,这样一来,地主田多丁少,必困于役,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缓解了贫富差距,不是吗?所以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的,乃是千秋万代利国利民的大事。”

胤禛说完,便看向那俩人,胤禩眉头微皱不发一言,他明显不是太赞成,却又不说原因。素皑习惯性地敲了敲自己的头,面容平静。

“阿玛他是什么态度?”片刻,素皑先开口。

“皇阿玛并没有具体指示什么,毕竟这是件大事。今日朝会一出已经掀起了巨尺高浪,他大概也想让众臣再好好议议吧。”胤禛答道。

素皑点点头,“好,这样的话,我回去跟他商量商量,我想听听他的意见。”素皑言下之意,今天不和胤禛讨论了。

胤禛有些意外,他以为素皑会出言反对的。

这时胤禩也道:“那我跟素皑一块儿走吧,正好我今天也要回一趟太医院,晚些时候府里还有事等着我解决。”说着就站起了身。

……

胤禛觉得这俩人分外怪异,可具体又说不上来,再加上他和胤禩方才刚吵完一架,此刻只得淡淡道:“那你们小心点,我这儿还有些公文要看,就不送你们出府了。”

“四哥留步,我和八哥先走了。”素皑笑着道别,然后便与胤禩一起走了出去。

“你怎么看?”走出四贝勒府,胤禩才开口问。

“摊丁入亩,就是废除了人头税,把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这种制度看起来是解决了不少大问题,就像刚才四哥说的那样。可是长远来看,对我们的计划只有阻碍没有好处。摊丁入亩后人口必定激增,农村耕地面积和劳动力也会增加,可是这更把经济的依赖推向了农耕文明,而于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没有半分好处,成为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绊脚石。再者,谁说实行摊丁入亩之后流民必定减少?”素皑撇撇嘴,“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老百姓不一定就比之前轻松,逃亡的人也不一定比之前少。你越把他们困在一个地方,说不定逃去外地躲避赋税的会更多!因为这种政策实际上不能保证农民一定会有地,而这些地一定可以养活自己!”

胤禩点点头,“这种办法确实有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上策。”

素皑叹了口气,话锋一转,“可是,我们现在还非用这种办法不可!”

“皇阿玛告诉你的?”胤禩问道。

“其实我来之前已经和阿玛讨论过,他给我看了之前川陕总督的奏报,还有河南,山东,甚至直隶,都有提过此事。你是知道那些地方官员的,尤其是封疆大吏,若非事情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他们是不会惊动皇帝的。”素皑说道。

“嗯,他们怎么说?”

“据说半年前,连川陕总督府都被老百姓集结围攻过一次,更何况是其他小衙门。现在全国除了那些沿海地带,咱们开放的港口外,多数省市皆有这种情况发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不过沿海城市这几年商品经济发展快,洋人集中,思想开放。虽说是龙蛇混杂,倒比内陆好管理些!呵呵,看来是一切向钱看呐,有钱就是好!”素皑半开玩笑道。

胤禩点点头,“看来四哥这办法是不得不实行了,虽说长远来看弊端不少,总之可解燃眉之急!”

“对啊,其实不仅仅可解燃眉之急,以后也能迎仍而解。”素皑眨眨眼睛,笑得有些像狐狸,“我很早就想过摊丁入亩这件事,毕竟这种赋税制度在后世名声还蛮大的。但一直没有跟你提过,就是因为海禁还没开放,或者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