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1/4页)

“不知这位是……”宇明好奇地问道。

这时,那官忙上前行礼道:“宇大人,下官乃是刑部的录事,姓房名玄龄,这次一起前往原,有什么事情,大人只管吩咐便是!”

“什么?房玄龄?”宇明听闻之后,也是愣了一下。

他万万没想到,竟然在这里会碰上房玄龄。

这房玄龄在历史上,可是唐朝的著名贤相。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担任过北魏的镇远将军、宋安郡守,世袭壮武伯。

祖父房熊,字,释褐州主簿。

父房彦谦,好,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东魏、北齐时期的山东者。

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在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次从其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

房玄龄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

在击破王世充后,玄龄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昭。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

 。。。  

第243章 来到太原

、、、、、、、、、、

宇明这时才明白,为什么房玄龄会在隋末时期早早投靠李唐,原来他曾参加了修建晋阳宫之事,想必就是此时和李世民结下了情谊。

只不过,随着自己的到来,历史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让自己在前往原途中便遇到了房玄龄。

“房大人,久仰!久仰!”宇明拱手行礼道。

房玄龄亦是连忙还礼道:“大人千万别这么称呼下官,如不嫌弃,直接叫我名字玄龄便是。”

宇明微微一笑,然后一脸真诚道:“房先生智谋过人,宇明是仰慕已久,此番前去原,倒要房先生指教随行事宜!”

房玄龄乃是一个观察敏锐之人,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得出来,宇明对他是真的重视,而非虚言相欺,而且目光之中也显得十分真诚,让他颇有些触动。

他忙说道:“在下堂弟房玄藻正在原参加修建晋阳宫之事。到时修建之事恐怕大人还得问问舍弟……”

两人寒暄了一阵后,房玄龄方恭敬地说道:“能够担任钦差大臣,督促修建宫殿的,都是圣上信任的红人,将来下官还得大人多多指点!”

宇明听闻之后,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对于这件事,他倒不觉得杨广对自己有多信任。他认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权力平衡上的考虑。李渊是杨广的表兄弟,给人的映象又是胆小谨慎。杨广一直就认为,李渊能力不足,但为人老实可靠,加上有亲戚关系,对其向来信任有加。杨广怎么也不可能对自己比李渊还更信任。眼下他让自己去督促李渊,恐怕是想让自己给李渊一定压力,让他放开手脚干事,以保证按时完工。要不圣旨中就不会加一句,让他和李渊可以便宜行事了。

“只怕原的老姓为修这晋阳宫又要遭殃了!”宇明心中暗忖道。不过他现在还来不及思考如何爱民的事,先得想想怎么和李渊打交道。

“好了!本座就不打扰了,宇将军好生准备一下吧!明天咱们哥俩就得分道扬镳了!”岳曾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