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

 。。。  

第290章 辽东的体制

、、、、、、、、、、

“第一军,由李靖将军率领,兵力五万人。在开战之后,从敦煌出发,进攻金山,切断东西突厥之间的联系,防止西突厥增援东突厥。”

“第二军,由屈突通将军率领,兵力八万人。在开战之后,从丰州出发,进攻突厥牙帐,捣毁突厥后方的营地,清剿他们的留守人员。”

“第军,由王仁恭将军率领,兵力五万人,驻守定襄,吸引突厥人来攻,将他们牢牢钉在城下。”

“第四军,由幽州总管罗艺率领,兵力五万人,从北平出发,进攻突厥东部,切断其和室韦、契丹等部联系,防止辽东诸部帮助突厥。”

“而最后一军,则由陛下亲自率领,兵力二十七万人,从东都出发,经雁门、马邑,最后到达定襄,争取在定襄城下歼灭突厥主力!”王世充这时合上了手中的册道。

众大臣听闻之后,均面面相觑。片刻之后,杨广方补充道:“至于宇明的辽东军,朕也不会让他如此清闲,命兵部给他下旨,要他派兵进攻已降服突厥人的铁勒、室韦和薜延陀诸部。使其不能随同始毕可汗的突厥大军南下!”

他说完之后,立刻便长身而立,斩钉截铁地说道:“此方案乃是朕的最终决议,众卿不得再议!退朝!”

说罢,他便在两名监和一群宫内的簇拥下,向后宫而去,在场的大臣们均叹了一口气,涉及到要准备后勤供应的几名官员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开始盘算如何筹集粮草和民夫。

……

当杨广在磨刀霍霍,准备再次对突厥大行刀兵时,宇明却正在为辽东行营管理体制如何建立,有些焦头烂额。

现在他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事,那就是军队的待遇如何确定的问题。

回顾自己了解的历史,宇明也不禁有些感概。

秦朝时以军功授田、军功授爵,于是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六国合纵亦不能挡其兵锋,匈奴南下亦屡屡挫败,甚至不敢南下到河套牧马。

汉朝时,为了北伐匈奴,大力提高将官地位,号召天下人才以当兵报国为荣。一时之间,“京中游侠争赴塞上”,于是有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千余里,直捣匈奴牙帐,让匈奴再也无法对汉朝构成威胁,并有了班超西域拓地万里的壮举。

唐朝时,实行府兵制,为兵士们分发“授业田”,安顿士兵家属,让其生活无忧,士兵作战自然勇猛顽强,故而唐军陌刀所指,强大不可一世的突厥帝国顿时土崩瓦解,李世民成为草原牧民传颂的“天可汗”,并使唐朝成为汉人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朝代。

而宋朝倒行逆施的重轻武国策,终其一世,始终被北方异族欺侮蹂躏,更使之成为了让汉人第一次完全亡国的朝代。

所以,想到这些历史,宇明便决定双管其下,一方面提高军人待遇,另一方面用危险来刺激这些辽东的姓,让其意识到当兵保家的重要性。

他先下令将士兵的军饷由原本的每月吊铜钱提高到每月五吊铜钱,这个待遇可谓是大隋之冠了。要当得别的隋军队正的军饷了。而伙长、队正、团主、旅帅、亚将、大将的军饷也随之翻番。让当兵吃饷成为很多从中原来到辽东的新移民第一选择。

此外,在辽东地区,有着不少草原部落,分属契丹、奚族、黑水、粟末等部,他们虽然大多数都已经归化了辽东行营,被辽东军按照保甲制加以管理。但依然有小股马贼游离在草原上。而且,突厥、铁勒、室韦、薜延陀等部的人也时有侵入辽东的时候。

虽然宇明已经下令在辽东各地建立的村落均必须按军营标准,建成可固守的城堡,最低限也要有栅栏和寨墙,并建立民团巡防,以防马贼攻击。

但仍有少数移民,因为贪图一时之快,将村落建到了辽北草原深处,以致遭受了大队马贼袭击。而附近县城的军队来援不及,导致移民伤亡惨重。尤其是在扶余城以东八十里处的一个村落,全村多人被高丽人斩杀大半,活下来的全是年轻貌美的女人,还大多被弓虽。女干。

这件事大大震怒了负责此处治安的尉迟敬德,在找到那行凶的高丽马贼藏身之处后,他下令将该处所有的高丽人全部屠戮干净,并将人头叠成“京观”以震撼附近的马贼。

对于尉迟敬德的报复,宇明并没有认为他做得过份,反而认为本该如此。

而那处被屠的村落,则被他下令将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