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 (第1/4页)

“别摇,别摇了。”

黄老头被阿业摇得头昏脑胀,有说不出的难受。

阿业闻言一顿,急忙停住手,满脸喜色:“老先生,我们这次前来,就是来找他的,请你务必将知道关于他的事说出来。”

“原来如此,真是想不到啊。”

黄老头也是有些吃惊。

沉思片刻,黄老头说道:“这个年轻人,本半仙记得两年前来到‘兰溪乡’,到处跟人打听‘合沟村’‘人面竹’的事。”

“‘人面竹’!”

众人同时一声惊喊,把黄老头吓得差点失衡掉入水中。

所谓的“人面竹”便是道家所称的“聚魂竹”也有一些道家称之为“招魂竹”这种竹子,跟“理玉”一眼,同样是一种天材地宝的宝贝。

传说中,“人面竹”只生长在斑竹之中。斑竹在民间又名湘妃竹,这种竹子秆高直,挺拔,径大,质硬,竹面上有褐色斑点。

传说此竹是尧帝的两个女儿泪夫的眼泪洒在上面而形成的,故名“斑竹”于湖南湘水流域最为常见,根据道家经藏记载,每十万株竹子,便有一株吸取天地灵气而生的“人面竹”乃是万中无一。

“人面竹”顾名思义,于竹子中间或是根处长有相似人脸的印痕。在道家秘宝中,此竹乃是一种招魂聚魂的宝贝,传说上等的“人面竹”不但有人脸呈现,且喜怒哀乐清晰可见,如若将其放在火上烤,便能见其人脸露出痛苦之色。如放在水中,则会见到人脸露出惊恐之色。若在一旁讲笑话,此竹则会跟这哈哈大笑,诡异无比。

不过“人面竹”虽是神奇,却极难获得,此竹喜生在阴山肥沃之地,于山间的灵气的要求也相当苛刻,轻易生长不出。且此竹具有一定灵性,不但会发出声音吓唬人,还会自我伪装避开人们的视线,若想抓获它,就少不得使用一些非常手段。

以前在一些道家藏经中还有记载如何捕获这种竹子的方法,可惜此法在清朝末时已经失传,是以现在这个年代的人要想抓获这种竹子,那是难于登天。

“‘合沟村’有‘人面竹’吗?这种天材地宝可是可遇不可求啊。”

白晓婷十分震惊,以前她曾听苗南凤说过,道家中三大天材地宝,当属“白桃木”、“人面竹”跟“石花”其中最难得到的,便是“人面竹”想不到农马来“合沟村”的原因,竟是找“人面竹”来了。

黄老头实际上并不知晓“人面竹”是什么玩意,要不是当年农马询问过他,他哪里知道“人面竹”这个称呼:“几位小家伙,瞧你们如此惊慌,这‘人面竹’到底为何稀奇?”

阿业瞅了黄老头一眼,心想告诉他也无妨,刚想开口叙说“人面竹”的来历,这时心里却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不由浑身一震,惊讶道:“老先生,你说是你什么时候遇到他?”

第三卷 传说 第十七章 诡异的村子

黄老头不明阿业为何如此惊讶,他挠挠头,好奇问道:“两年前啊,本半仙记得他来得的时候刚好是新春,怎么了?这有何问题?”

得知黄老头确切的答案后,阿业跟白晓婷相视了一眼,各自点点头,现在他们终于肯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农马遇到相当大的麻烦了。

农马三年前去过“包子山”之后便来到“合沟村”这两地距离并不遥远,可农马从“包子山”来到“合沟村”的时间却整整相隔了一年,若不是他有麻烦缠身,又怎么会相隔着这么长的时间才到达“合沟村”

就在两人思索之际,黄老头突然站起身来,指着前方不远处一处小湾,说道:“那里就是‘**’了,咱们到了。”

众人顺势一瞧,果见在小湾转折处有一残破的渡口,在渡口岸边还停留着许多已经半沉半浮的破船。

白晓婷转向南宫雪等人,想了想,说道:“你们把各种攻击灵符带上,上岸后要小心点。”

“是。”

三人齐声应道,各自准备灵符。

阿业这时斜眼瞄了黄老头一眼,见他一脸急激动,嘴巴抖擞着,似乎在嘟囔着什么,不由十分担心他的状况:“老先生,你别急,我们一定会替你找到儿媳的。”

听到阿业的话,南宫雪接口道:“对了,老头,你那儿子跟媳妇叫什么名字?”

“啊,他们……小儿叫黄大瓜,媳妇叫王霄霄。”

黄老头没有回头,依旧紧盯着渡口,语气哽塞道。

此时的黄老头,就像一个盼着儿媳回家的寂寞老人家一样,在这样的气氛下,阿业等人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