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 (第1/4页)

朱元璋并没有立刻同意文武百官的意见,他看了看李善长又看了看刘基,最后视线落在胡惟庸身上,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龙椅扶手,闭目沉思了片刻,缓缓睁开眼说道:“刘爱卿和朱爱卿、冯爱卿为君分忧,忠心可嘉,各赏黄金百两,如意一对。看在诸位大臣求情的份上,朕这次就免了费卿、周卿的责罚,以后不可持宠生骄。朕早就说过,对朝政得失、大臣以及百官的过错,你们随时都可提出谏言。胡爱卿上奏之事虽与事实有些出入,但其也是为了维护朝纲,故功过相抵,无赏无罚。至于监察河道修缮之事可另择其他官员。”

刘基、冯国胜急忙上前叩谢圣恩。费聚、周德兴也感激不尽。

文武百官默然,皇上不责罚刘基三人倒在情理之中,但对胡惟庸的态度却让人有些捉摸不定了。上次言官弹劾皇后都被下了牢狱,胡惟庸却安然无事,皇上到底想做什么?

无人注意到胡惟庸紧绷的呼吸一滞,全身都放松下来,他终于赌对了么?他把头垂得更低,遮住了微翘的嘴角。

李善长眼光一闪,似乎洞悉了朱元璋的心意,他静静地注视着胡惟庸的背影,脸上泛起一丝苦笑,摇摇头,或许他真的老了,还没有胡惟庸看得透了。

朱升缓过气来,心中仍气愤不平,颤巍巍地请求道:“皇上,老臣年事已高,自觉无力再为朝廷效力。还请皇上恩准老臣告老还乡,祭扫祖茔。”

“朱学士!”文武百官惊呼,皇上不是免除他的责罚,表彰了他的忠心,他为何还要辞官。

李善长在背后做了一个手势,暗示淮西官员不要轻举妄动。

朱元璋淡淡地说道:“朱爱卿乃朕的肱股大臣,不可或缺,若因年纪问题,朕可免你朝谒。”

“臣年迈体弱,最近常有糊涂的时候,已不能帮皇上决断朝事。”朱升倔强地跪在地上,执意退隐。

朱元璋深深地凝视着他的满头白发,终于开口:“准!”

这一声准,如同一柄铁锤重重敲在文武百官心上,众人的心仿佛被敲开一个豁口,莫名的悲痛,莫名的愤怒,莫名的无可奈何。

第四百四十四章 交泰殿聆听皇训

“母后!”安庆和汝宁兴高采烈地跑进殿,身后跟着的教养嬷嬷一直小声喊着,“公主,规矩礼仪……”

“方嬷嬷,你退下吧,等她们用了晚膳你再来接她们。”马秀英笑着劝退教养嬷嬷,站起来迎接两个小丫头。

“您看我们写的字,先生今天教我们认识天、地、人、君、亲、师……”安庆和汝宁争先恐后把自己练的字递给马秀英看。

马秀英夸张地叫道:“呀,你们真棒,都认识这么多字了,母后看看谁写得最好。”

“我!”

“是我!”

两个丫头大声地笑着、闹着,马秀英则宠溺地望着她们,煞有其事地点评她们的作业。

坤宁宫的宫人都含笑静静地看着三人。安庆公主、汝宁公主虽然不是马秀英亲生的,马秀英待她们却视如己出,跟亲娘没有区别,所以两位公主从来就没有感受到丧母的悲伤,都把马秀英当成自己亲生的母亲,在马秀英面前无拘无束,有了开心的事也是第一个想与马秀英分享。

逊影麻利地端来一些糕点瓜果,她对两位小公主也非常喜欢。马秀英太孤单了,三个儿子都在慢慢长大,忙碌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很少来坤宁宫。只有每次安庆和汝宁来坤宁宫,坤宁宫才会变得热闹许多。

朱元璋的儿子中除了朱标被封为太子,朱、朱也被分别封为秦愍王、晋恭王。其他几个皇子如朱棣被封为燕王,朱被封为周定王,朱桢被封为楚昭王,朱被封为齐王,朱梓被封为潭王。还有一个不是皇子的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

按例这些亲王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出宫住在自己的亲王府,将来成年了还要去自己的属地,这就意味着马秀英除了以后还能经常见到朱标,其他两个儿子相见就不容易了。所以逊影巴不得安庆公主、汝宁公主能够转移马秀英的注意力,让马秀英多把心思放在两个女儿身上,将来才不会为儿子们的离开难过。

母女三人正在其乐融融地互动,突然宫中响起了警示钟,一连响了九下,这昭示宫中有大事发生,所有妃嫔都必须马上赶到交泰殿聆听皇训。

马秀英面色忽变,宫中究竟发生什么大事为何她不知情,此时由不得她耽搁,她赶紧换上皇后朝服前往交泰殿。

妃嫔从四面八方赶来,脸上都带着惶惶的表情,关系好的妃子相互交头接耳打听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