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 (第1/4页)

“你从八岁跟我,到现在都蹉跎了十多年,我不能再让你耽搁下去,在宿县我就看得出来,你和木龙生彼此心悦,所以我不能再束缚你,也不能再让木龙生等下去了。”马秀英淡淡地说着,眼底深处隐藏着一丝渴望和羡慕。

“主子,奴婢发誓永不离开您,您打死奴婢也不走。”逊影破涕为笑,耍赖乞求。还好马秀英不是厌弃她,是为她幸福考虑,那她更不能离开皇宫留下马秀英一人。

马秀英嗔道:“将来后悔别跟我哭。”说是这样说,其实她决定如果哪一天逊影想通要出宫了,她还是会放逊影走。

第四百二十二章 徐达嫡妻的死因

江山已定,朱元璋便和其他的皇帝一样,担心手下大将功高震主,有心弃武从文。他这担心不是无的放矢,因为他的江山不是上代君主传承,而是和手下将领一起打下来的,既然他坐得,别人难道坐不得?

让他产生这种想法还是源于徐达的妻子张氏。

张氏本是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儿,一次徐达战场受伤被张氏搭救,徐达重情重义就将张氏娶回家报答救命之恩。张氏对徐达倒也情深意重,但她出身低微,自然不比养在深闺里的女子那般晓通礼仪法度,说话大大咧咧,口无遮拦。

后来徐达被迫娶了谢再兴的小女儿谢翠娥,那谢翠娥出身富贵,从小就被家里悉心教养,知书达理,品端貌美,各方面都比张氏强出许多,久而久之,徐达也渐渐喜欢上这个新纳的美妾,对张氏难免有些冷落。

张氏愤愤不平,本来她和徐达两人和和美美,谢翠娥一插进来就破坏了她和徐达的感情。她嫉妒谢翠娥比自己年纪漂亮,气质文采比自己优胜,整天在家里发脾气,甚至还埋怨上赐婚的朱元璋和让徐达风风光光把谢翠娥娶进门的马秀英,心中对两人多有不满。

马秀英当了皇后,按例要在后宫宴请诸位诰命夫人,张氏作为徐达的妻子魏国公夫人,自然被安排在最靠近皇后的座位。

期间马秀英与诸位夫人举杯庆祝的时候,这样说了一句,“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诸位公侯将军沙场拼杀,这杯酒当敬他们。”

众夫人听马秀英如此说,连忙拜谢,并谦称没有皇上就没有现在的荣华富贵,感谢皇上赐予她们和夫君的荣耀。

张氏冷眼旁观,不置一语,她觉得徐达现在的国公地位都是应该得到的。徐达为朱元璋四处征战,常年受伤,当初说好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兄弟,如今却成了一个臣,一个君,朱元璋如果真念旧情,最起码也该封徐达一个异姓王,结果才只封了一个小小的国公。

马秀英见张氏不说话,只当她少言寡语,有心让她融入到大家的气氛中,开口笑道:“本宫以前常常听皇上提起小时候的事,那时他和信国公、魏国公、荥阳侯等人备尝艰辛,谁也想不到会有如今的造化,魏国公也有相同的感触吧?”

朱元璋对文武百官加官进爵后,信国公是汤和,魏国公是徐达,荥阳侯是郑遇春,郑遇霖因早就战死,所以马秀英没有提起他。

张氏被马秀英猝不及防地一问,竟不知不觉把脑子里想的话说出来,“是啊,昔日|他们皆历艰险,我夫君出力最多,可如今我徐家如何能比得了你朱家。”

在座的众位夫人听了张氏的话,面皆失色,不敢置信怎么会有人当着马秀英如此说话,和张氏挨得近的几位夫人都赶紧往旁边挪。

张氏这是在公然抱怨朱元璋封赏徐达少了么?马秀英愕然,笑容僵在脸上,心中也有些不悦,只是不便发作罢了。

一瞬间满堂静寂,张氏此时尚不知大祸临头,见众人都不说话了还在奇怪。

因着这件事,众夫人坐立不安,酒宴草草收场。

马秀英来不及阻止,宫人就把此事禀告给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一介妇人都敢在大庭广众如此说,还不知徐达在自己府中是如何不满,尤其是徐达手握重兵,功劳巨大,声名远播,朱元璋早就对他不放心了。出于威慑和警告徐达,当天傍晚,朱元璋就下旨以“言语无状”罪赐死张氏。

马秀英得知朱元璋居然为这件事就赐死张氏,一时大惊,随随便便把大臣的老婆杀了,这不是存心让大臣不满吗?外人又会如何看待朱元璋和徐达的君臣关系?然而朱元璋旨意已下,不得更改,她只有请朱元璋不要牵连到张氏的子女,同时下懿旨封赏谢翠娥为一品诰命夫人,继承了张氏之前的一切荣耀。一贬一褒总算平息了外面人对魏国公徐达的猜疑。

当时徐达还在外面征战,回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