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 (第1/4页)

杂邪旆ń馐停�阒灰�豢谝Фㄜ仓际俏仪资纸桓�愕模�扇顺龊Q罢乙┎囊彩俏业拿�罹托辛恕!�

事已至此,也只能这样安排了。但是道衍依然抬起头坚定地看着马秀英,说道:“如果这事不好向皇上交代,皇后娘娘就说是贫僧自作主张,无论如何贫僧也不愿此事牵连到皇后娘娘,愿意一力承担责任。”

看着这两人抢着顶罪,逊影安慰道:“主子、大师您俩别急,或许皇上不一定知晓此事呢。”

道衍和马秀英相视一眼,但愿如此。可是心里都明白,如果官府获悉了马秀英的懿旨绝对会上报朝廷,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因为马秀英的旨意在宫内可以不经朱元璋审阅,出宫那是一定要经过朱元璋甚至中书省批阅,包括朱元璋的旨意也是如此,而且无论是皇上的旨意还是皇后的旨意,都要记录在案以供将来对证查阅。

此时福建官员的一封奏折就放在胡惟庸的面前,作为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胡丞相有权先审阅任何奏折。他像是饥饿的狼闻到血腥味一般,眼里闪着兴奋地光芒。放下手中的奏折他又拿起云南官员发来的一道奏折,自言自语地说道:“好个铁树开花,原来如此。”

一封福建官员上奏马秀英颁懿旨遣人出海的奏折已经够让胡惟庸激动了,他总理中书省,知道马秀英的懿旨根本就没经中书省核实,嘿嘿,私传旨意可是大罪。

恰巧云南官员上奏犯人沈万三在流放途中病故的奏折也送到胡惟庸面前,胡惟庸一直都清楚马秀英和沈万三交好。这边沈万三病故,那边马秀英遣人出海寻找药材,而负责找药材的道衍和尚一个月时间从西北跑到南方,怎么看都不是巧合。

胡惟庸脑袋一转就猜想一定是沈万三假死脱身,马秀英再派道衍悄悄送沈万三出海。私放犯人、私传旨意哪一条都是大罪,两罪加在一块,看马秀英这次还怎么翻身。

如获至宝的胡惟庸赶紧带着两封奏折觐见朱元璋,并且把自己的猜想添油加醋讲述给朱元璋。他还指使御史上疏弹劾马秀英,指责马秀英操纵政事,扰乱皇命。

其中最显著的罪名就是“昔日有武氏牝鸡晨鸣窃权乱政,如今皇后不经圣意私传懿旨恐有武氏之嫌!”

第五百四十二章 开脱妻子罚别人

然而胡惟庸什么都算计到,就是没算计到马秀英的寿命最多不超过十年。

朱元璋下了封口令,不准任何人提这件事,一旦让他知晓有人泄露这个秘密,全族株连,所以赵成也没敢把这件事告诉胡惟庸。

对于一个命不长久的女人,朱元璋如何会相信这个女人要窃取他的政权。况且马秀英的为人他也清楚,如果马秀英窥视他的权力,当初就不会舍命救他,也不会把自己的私人力量拱手相让。

因此朱元璋当堂就驳斥了御史的奏言,还用“芜蒌豆粥”、“滹沱麦饭”等例子来形容马秀英对他的忠贞,对群臣称述皇后贤慧,可比唐长孙皇后。

看到朱元璋对马秀英推崇备至,群臣自然诺诺称是,无比歌颂皇后贤惠仁德,慈有智鉴。

胡惟庸想不明白,这种一眼就能看出蹊跷的事朱元璋竟然视而不见,对马秀英私传懿旨的事也不恼怒,反而极力维护马秀英,朱元璋就那么信任马秀英?可是据他的了解,朱元璋并不是那种特别专情的人啊。他得好好问问赵成,这其中有什么猫腻。

朱元璋不是不恼怒,下了朝他就怒气冲冲地往坤宁宫走去。他相信马秀英不会背叛他,可是对马秀英未经过他同意就私自颁发懿旨出宫的事情很生气,结合诸多状况他也忍不住怀疑马秀英曾经暗中协助沈万三逃走。

进了大殿,看到马秀英在逊影和粉荷的扶持下蹒跚走路,行动非常缓慢,他一时不好发作怒气,上前扶住马秀英,皱眉道:“你不好好休息,乱走动什么?”

马秀英露出一个可怜兮兮的笑容,“妾身许多天没下地了,实在难受。”

朱元璋的心一下就软了,这个女人都是因为他才病成这样的啊,最好的青春、最宝贵的年华都付诸给他,那些小事还有什么好计较呢?

不过他不跟马秀英生气却把怒火发泄到道衍的身上,在陪着马秀英说了一会话吃了一些东西后,他就让人把道衍带到谨身殿审问。

道衍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镇定地承认了此事,并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到自己的身上,“罪僧和沈施主曾是旧友,因不忍他颠沛流离,故利用皇后娘娘遣人出海寻找药材的机会把他送走。皇后娘娘并不知晓此事,所有罪行皆罪僧一人所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