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 (第1/4页)

眼看着一家‘同伴’倒下来了,首当其冲的东方报业跟星岛报业更坐不住了,两家报企再也没了与林孝智继续打下去的决心,上蹿下跳,到处活动联系,希望能够尽快结束这场让两家已经元气大伤的无聊争端。

明报入手,林孝智胜算在握,眼看着胜利在望,胜算在握的他终于能够腾出神来关注北边不远的大陆,那部由他们寰亚跟徐可工作室联合拍摄的,已经开始在大陆上映的《黄飞鸿1:壮志凌云》的放映情况。

说起《黄飞鸿》在大陆的上映,还真是只能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最早在林孝智北访大陆的影响加上新成立的北影运作下,这部电影在年中不久就通过大陆审核试引入放映。可是眼看着各地都开始准备起安排放映了,没多久却起了波折,在不少保守大陆电影人的抗议下险些失去放映的机会。多亏了这事闹得比较大惊动了已经退休的邓公,才在他的推动下再次获得放映的机会,这一拖就是半年过去了,再上映时已经到了91年的12月。

不过,中国有句很有哲理的古话叫‘祸福相依’,尽管《黄飞鸿》在大陆的上映经历了一波三折之难,放映期生生被拖后了几个月,但也给它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比如那场因它引起的大讨论不仅让大陆电影人、大陆媒体记住了这部电影,也让不少高层跟精英阶层知道了它。同时被拖后的几个月里,寰亚跟北影也不是无所作为,北影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上映电影院跟戏院从最开始大多位于沿海省份的不到三百家,拓展到了十二月时覆盖绝大多数中部、西部大中型城市的近八百家。几乎相当于这个时候,整个大陆所拥有的影院、戏院的十分之一规模。

不过宣传上新成立的北影延续了大陆电影的一贯作风,除了依靠行政力量跟关系圈,让部分地方广电系统帮忙贴个通知宣传外,也就只在放映的七百多家影院、戏院挂了横幅、张贴海报,而且横幅还仅限于沿海跟少数内陆大中型城市才有。一来是他们思想老久,二来也是舍不得花钱做广告。所以为了电影一炮而红,林孝智还是自掏腰包拨给了寰亚副总郑飞三百万人民币,让他带着钱跟一队专业的宣传队伍北上大陆,配合北影集团做宣传。

第493章 民族英雄黄飞鸿(下)

三百万人民币在91年底的大陆意味着什么?重生者林孝智比谁都清楚,在此时一张电影票还不到一块钱,大部分人月收入不到一百块钱,万元户的神话还在发酵的大陆,三百万无疑是一笔巨款。投资、办厂、买楼都足够了,拿来只为一部电影做宣传,所能起到的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巨大。

一开始,得了林孝智吩咐的郑飞他们还比较谨慎,唯恐手上的钱不够用。毕竟就算在香港那种丹丸之地,现在想要捧红一部电影,宣传一项上没有个几百万的投入根本起不到轰动性作用,更别提大陆有近千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宣传难度远远大于香港。

所以北上之后,郑飞他们一开始搞宣传时非常谨慎,最先联系的都是大陆的一些在沿海省份有些影响力的媒体,不想他们联系的大多数报纸、周刊根本不买账,恰巧那时候大陆正对是否批准引入一部港片试映的讨论一面倒,结果只有沿海寥寥几家媒体看在钱的份上愿意在犄角旮旯的地方给个广告,一直到了邓公开口力撑两岸交流,才扭转了这种困境。

不然虽然耽误了几个月,郑飞等人却没有因此浪费多少钱。原因无它,因为他们也是这时候才发现,在大陆的广告宣传要价实在是太便宜了。

省级知名报纸的首页广告位一天只要三五百,虽然不比豆腐块大多少。省级电视台黄金时段三十秒广告每天竟然只要两三千,长期合作还会更便宜。一见内地现在宣传成本这么低,郑飞虽然不是寰亚最精通广告宣传的高管,但也跟在林孝智身边几年了,耳目共睹之下立刻便动了心思,干脆跟他请示之后亲自找上了北影集团,然后又通过北影高层的关系联系上了央视。

步入90年代时,央视已经不再如同改革之前,只关注时政新闻,财政全靠政府补贴,也开始认识到广告收入这一块了,比如今年里火遍大江南北的小霸王学习机,就是因为央视的广告被全国人民记住。虽然它的广告成本远远高于大陆其他媒体,但比起香港来依旧十分廉价。一番接触之后,央视果断倒在了郑飞祭出的甜枣之下,竟然给他只花一百九十多万,就拿下了一个月的央视午间以及晚上新闻联播跟天气预报结束后一分四十秒的广告时间。

有了央视这个如今在大陆影响力无人能及的宣传渠道在,尽管郑飞他们的宣传费只维持了一个月的这种规模的宣传力度,然而只是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