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 (第1/4页)

“好办,用迫击炮平shè!”明灿回答道。

用曲shè火炮作平shè,不失为一个大胆创新。只见明灿向站在台下的陈公勇把手一招:“陈营长,上!”

在各位长官和众人面前,仍然称呼他以前的官职,让陈公勇倍有面子,读书人谁不讲究个名分?演习中因而格外用功。他和弟兄们迅速抬来一门迫击炮,拆下炮架,将炮身放低到离地面15度左右后,再用扁担压住炮筒,令装填手将炮弹推入炮筒,只见火光一闪,弹头出膛。刹那间就把前方的土堆炸得泥块飞溅。

“怎么样。师座?”明灿抱起胳臂。得意之sè尽在脸上。

“这个不作数?”卢醒在一边有些不服气地说,“特种作战训练班为师部直属,本身就是研究各种战法,你倒好,吃现成饭,比吃软饭还撩撇!”

听到这一句“比吃软饭还撩撇”的话,众将官连同张灵甫自己都“嘿嘿”地笑了。明灿说:“谁叫我运气这么好咧,师座刚好把他们配属给本团了。”

瞧这两家伙。暗中较起劲来!都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谁也不服谁,有事没事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果然有些道理。师座不谙这些凡人琐事,蔡仁杰可是深有体会的。他转移话题,对明灿道:“《正气歌》人人会背吗?”

“会!请副师长随意点检。”

蔡仁杰于是也信手一指,点到队列中一名胖乎乎的小弟兄。那小兵毫不怯场,一个立正便朗朗背诵起来:“人活一口气,代代传忠义。扬我中华魂,举我铁军旗……”连个哽都没打。蔡仁杰频频点头。他相信通过这种坚持不懈、潜移默化的政治教导,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将有如chun风化雨,滋润每一名弟兄的心田。他又问明灿这小弟兄是哪个连队的,当明灿回答是团部通讯排以后,张灵甫忽然说:“明团长能否一一叫出全排弟兄尊姓大名?”

“能啊。”明灿仍然一口应允,命令通讯排全体起立,然后依次点名,点一个正步出列一个。轮到那名背《正气歌》的小弟兄时,明灿顿了一顿,才接着喊道:“王长庚!”

“有!”王长庚高声应答,正步出列。

点名完毕,无一差错。

“很好!兵知将,将知兵,官兵一体才能如指臂使,战无不胜!”蔡仁杰夸奖道。

观摩活动持续大半天,直到下午3点多钟才结束,从地形利用、方向识别到枪械拆装、实弹shè击、徒手对搏等演习科目上,172团的练兵成效总体上令人满意,张灵甫的评价只有一个字:“优。”

一行人骑马返回。路上,参加观摩的兄弟团代表有的赞不绝口,有的深感压力,暗自担心自己若是超不过172团的标准那就太没面子了。蔡仁杰今天很高兴,说要请大家进城搓一顿。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众人个个热烈响应。

张灵甫也欣然应允。来此地四五天了,还没好好逛逛呢,遂昌虽小,名气可不小,汤显祖在这里任知县5年,写就戏曲名著《牡丹亭》。一时间大发思故之幽情的他,兴致勃勃地说:“何不先去寻访《牡丹亭》,然后再大朵快颐?”

有吃有玩,众人情绪更高。蔡仁杰想到一群将校集体逛街、下馆子影响不太好,便建议回去换便装,由卢醒和孟铁蛋先进城找酒馆点好菜,然后让铁蛋在西门等候大家,众人一听,言之有理,便快马赶回各自驻地。

遂昌有4个城门,南北两边有河,东西两面皆山,五十八师师部就暂住于城西妙高山之上的文昌庙。已经身穿青布长衫,手里拿顶白sè礼帽的蔡仁杰,一如当年在中学教书的先生风范。他站在庙门口催促道:“我的拐子哟,还没有换好衣服呀!”

想穿西装的张灵甫,此时抓了瞎。他特别喜欢穿西装,可平时哪有机会穿?等他把自己的两套西装从箱底翻出来,才发现压得皱皱巴巴的,倘若这样穿出去不让人笑掉大牙么!孟铁蛋、高敬偏偏不在身边,只有他俩会烫衣服呢。当然,孟铁蛋的技术是高敬传授的。他记得还有一套中山装,可找了半天也愣没找着。

张灵甫身材俊挺,穿什么都好看,穿军装英姿勃勃,穿西装风流倜傥,穿中山装刚健干练。他的中山装还是当年服刑时在南京订做的,这种款式衣领翻立,腰线略收,且裤腰有折裥,裤脚带卷口,穿起来收腰挺胸很jing神。就是穿长袍马褂,他也一样穿得出飘逸雅儒的味道。

听到蔡仁杰在外面催,得,他干脆把军上衣脱了,只穿了一件衬衣。白衬衣,黄军裤,足蹬一双黑马靴,在这样一个山风还有些冷意的下午,倒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