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1/4页)

昏,左右慌忙将之救起,急唤大医来时,汉灵帝已经是奄奄一息、气若游丝。

刘宏自知不久于人世,遂急召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司徒王允、太尉张温、司空刘弘、太师杨彪等文武大臣进宫。匆匆安排好后事,刘宏便吐血三口、阖然长逝。时年二十九岁,后被追谥为灵帝。

次日,大将军何进率领文武大臣扶持太子刘辩登基为帝。史称汉少帝,然而,灵帝丧期未满,少帝还没来得及改元,一场阴谋便突然袭来。

中平四年(187年)7月,自知良机蹙硕。

在李儒的谋划和协助下,时刻梦想着恢复十常侍往昔权势地位的蹙硕,效仿中常侍曹节发矫诏、起兵清君侧。率领西园军一部攻入洛阳,太傅袁隗、大将军何进死于乱军之中,时袁绍刚从勃海返回洛阳,准备接替袁隗出任司隶校尉。

猝遇兵变,袁绍急忙联络旧将、助军校尉冯芳、护军校尉赵融等还攻洛阳,两军于洛阳城下混战连日、百姓死伤无数,局势一片混乱,可怜年幼的汉少帝刘辩登基不及两月。便遭此兵灾,与何太后躲在禁宫中整日以泪洗面。

中平四年(187年)8月,经过两个檄文于天下,正式起兵南下,打起了“清君侧”地义旗,河内太守张扬、州牧刘、郡太守曹操、琅玡太守刘备、青州刺史孔融、徐州刺史陶谦、扬州刺史袁术、长沙太守孙坚、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等十镇诸侯不甘落后,纷纷起兵响应。

这是一场军阀的盛宴,各镇诸侯们都想从中分一杯羹,都想从这场声势浩大的“清君侧”行动中争得一些好处。

……

晋阳。

五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只等薰卓一声令下便可以挥师南下。薰卓金盔金甲,跨骑在一匹雄健的大宛良驹之上,显得威风凛凛,身后侍立着气宇轩昂的吕布,吕布头顶紫金冲天冠,上插两支雁雕翎,显得飘逸而又潇洒。

薰卓不时抬头看看天色,眸子里掠过一丝焦虑。

正等得不耐烦时,一骑快马忽然从前方疾驰而至,向董卓道:“主公,军师至矣。”

“哦?”

薰卓手搭凉篷往前望去,果见前方尘烟滚滚,数十骑快马已如风卷残云般冲将过来,当先一人儒衫飘飘、神态洒脱,不是董卓心腹谋士李儒还有谁来?董卓当即面露喜色,与吕布策马迎上前去。

李儒策马近前,于马背上抱拳作揖、恭声道:“参见主公。”

“免礼。”薰卓喜道,“文修已至,大军可以开拔矣,奉先何在?”

吕布策马上前,昂然道:“孩儿在。”

薰卓道:“传令三军,即刻开拔。”

“遵命!”

吕布锵然抱拳、领命而去。

李儒环顾左右,忽然惊咦了一声问道:“主公,许家(怪人自称许家)先生如何不在?”

“文修有所不知。”薰卓淡然道,“许家先生已经随元茂(徐荣表字)引军出屯兹氏以震慑河套,因而不在军中。”

“嗯?”李儒目光一闪,凝声问道,“此乃主公之意,还是许家先生自请而去?”

薰卓道:“实乃许家先生自请而去,文修,可有不妥?”

“不好!”李儒失声道,“此人似欲弃主公而去,当速谴人追杀之!”

“啊?”董卓惊道,“文修何出此言?”

“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乃许家先生所献,今主公欲起兵而清君侧,许家岂有不随军前往洛阳之理?此番自请出屯兹氏,分明是想引而远遁。此人智谋远在儒上,若不能为主公所用,当杀之以绝后患。”

李儒说此一顿。疾声道:“请主公速谴猛将击之,迟恐晚矣。”

薰卓素来信任李儒,当下不敢怠慢,疾声道:“徐晃何在?”

策马而前,疾声道:“末将在。”

薰卓道:“速率精兵五百,前往兹氏擒拿许家,不得有误。”

“遵命。”

徐晃铿然抱拳,策马领命而去。

……

兹氏。徐荣大营。

徐荣正伏案察看地图,忽有小校入帐来报:“将军,徐晃将军帐外求见。”

“徐晃?他不是随主公前往洛阳了吗。又来兹氏何干?”徐荣凝思片刻,朗声道,“传令,有请徐晃将军。”

不及片刻功夫,徐晃疾步而入。

“末将徐晃,参见将军。”

“徐晃将军不必多礼。”

客套既罢,徐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