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 (第1/4页)

“承蒙大司马夸奖。”周瑜拱手淡然道。“瑜愧不敢当。”

“赐酒。赐酒。”袁术连连挥手道。“一并赐酒。”

正饮宴时。主薄阁象忽然击案而起,厉声道:“吾有一言,诸君且听!”

大厅里霎时一片寂静。众人皆愕然相顾,都不知道阁象要说什么。只有徐庶嘴角掠过一丝冷笑。凑到孙坚耳边轻轻耳语了两句,孙坚不由微微色变,霍然转头望向主位,果见袁术两眼微眯,神色有异。

待众人地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阁象才正了正衣冠。肃然道:“昔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最终据有天下。至今延续四百余年,气数已尽,海内鼎沸。百姓之盼新君犹如久旱之盼甘霖也!”

众人纷纷色变,大多猜到了阁象想说什么。

果然,阁象大步离席。走到厅中喝道:“袁家四世三公,望归海内。大司马当应天顺人。正位九五!众人以为何如?”

阁象话音即落,厅中一片死寂,袁术高据主位,两眼微闭一言不发。

“不可!”

令人窒息地死寂中,忽然响起一把炸雷般的大喝。

袁术的眼皮猛地一跳,霍然睁开眼来,只见豫章太守许贡已经离席而出,立于厅中大声呵斥阁象道:“昔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臣节事殷商。今大司马家世虽贵、扬州虽富。却远不如周之鼎盛,何况汉室虽微,也不如殷纣之暴虐,身为臣子又岂能有篡位之心?此事决不可行。”

阁象怒道:“所谓江山社稷。有德者据之。袁姓出于陈,陈乃大舜之后,千年之前尚且还是刘姓之君!且大司马据有传国玉玺,若不为君,背天道也!”

“嗯?传国玉玺?”

“玉玺?”

“玉玺竟然在大司马手中?”

“董卓乱汉之后,玉玺不是已经失踪了吗?”

阁象一语既出,众人哗然,徐庶微微侧目,向孙坚使了个眼色,孙坚会意,疾步出列立于厅下,锉然道:“敢问大司马,传国玉玺果在府上?”

袁术淡然道:“本大司马前日偶游南山,山中忽遇一苍须老者,以手中黄绫包裹相赠,还说代汉者,当涂高也,甚是不解,抬头再看时,苍须老者已经化作一股青烟遁去,再解开黄绫视之,不想竟是传国玉玺。”

袁术话音方落,阁象慷慨激昂地说道:“代汉者,当涂高也!大司马表字公路,正应其意,依在下看,大司马山中所遇苍须老者,分明便是南华老仙,必是奉了上天之命以传国玉玺相赠,这岂不是天命所归吗?”

“既是天命所归,臣等恭请大司马正位九五!”

袁耀、袁胤相继出列。跪地陈情,金尚、冯方、桥蕤、陈兰、雷薄、李丰、梁刚、梁纪、韩胤、杨弘、刘祥等文武心腹也纷纷出列。跪倒在地,孙坚回首徐庶,徐庶脸有冷色,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孙坚遂翻身拜倒。跪地朗声道:“臣豫州刺史孙坚。恭请大司马正位九五。以安天下万民!”

豫州刺史孙坚既跪。其余九江、庐江、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南阳诸郡太守亦纷纷跟着跪倒在地,齐声恭请袁术正位九五。倏忽之间。大厅内跪倒了一片,放眼望去只见满地撅腚。再无站立之人。

“胡闹!简直就是胡闹!”袁术心中狂喜。脸上却故意摆出嗔怒之色。喝道,“袁家四世三公、世受皇恩。又岂能做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你们这么做。只能让本大司马遭天下百姓所唾弃!”

“大司马!”阁象以头触地,疾声道。“今日你若不正位九五,在下便撞死在石阶之上!”

“唉。”

袁术脸色一变再变,顿足长叹一声转身扬长而去。

汉献帝建安七年正月。袁术正式在寿春登基称帝,国号成。改元仲家。史称仲家皇帝。仲家皇帝定都寿春。以九江郡为淮南尹。设置公卿百官。乘龙凤辇、祭祀南北效,立冯氏为皇后,袁耀为太子。各郡属官皆有封赏。

此消息一经传出,天下震动!

河套。平西将军府。

马跃沉声道:“袁术终于还是称帝了!”

“主公。这下好了。”李肃以手扶额,抢先说道,“袁术称帝,则势必导致关东原有格局地大变乱,一场军阀混战已经是不可避免了,这下主公地凉州军团终于可以坐山观虎斗。放心地休养生息了。”

沮授也道:“袁术称帝,对曹操地冲击最大。曹操如果不想失去号令天下群雄地优势地位,就势必要出兵讨伐!以目前曹操地实力,还远不足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