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部分 (第1/4页)

“是吗?”马跃眸子里掠过一丝异彩,击节道。“干得漂亮!”

贾诩又道:“主公。方悦将军信中还说,张鲁虽降,可汉中局势却仍是错综复杂。张卫、杨任、杨昂等军中大将相继卸甲归田,阎圃等汉中士族也闭门不出,只有杨松等少数汉中商人鼎力支持我军进入汉中。”

“这也是意料中地事情。”马跃点头道,“要不是这些年关中地商贸日益兴盛,与周边的商业往来也变得频繁了起来,杨松等汉中商人也从中捞到了许多好处,这才愿意帮助我凉军罢?哼哼,看来天下士族也并非油盐不浸的神仙,只要能给他们好处,他们还是愿意改变自己地立场地。”

“众生熙熙,皆为利来,众生攘攘,皆为利往。”贾诩点头附和道,“天下士族门阀固然在乎名声、讲究忠义,可骨子里,他们在乎自己家族地利益甚过在乎朝廷地大义,当他们地家族利与朝廷大义发生冲突时,大多数人还是会做出变通地!”

马跃道:“是啊,正是因为这些士族门阀对官场、对学识地垄断控制,再加上狭隘地家族观念,才造成了今天这割据局面!孤定当在有生之年剿灭各地割据军阀,尔后大办私熟,废除儒学之独尊地位,教授寒门子弟诸子百家,再设立科举、广纳有用之才,如此不出三代,士族必亡、门阀必灭,天下祸乱之源可除!”

“主公英明。”贾诩不痛痒地恭维了马跃一句,接着话锋一转问道,“不过张卫、杨任、杨昂、阎圃这批人在汉中颇有影响,绝不能就此置之不理,该如何处置为好?还有张鲁又该如何安排去处?尤其棘手地是张鲁麾下的两万汉中大军,这些士兵大多是五斗米教地信徒,对张鲁那套惑民之术极为迷信,绝不可等闲视之。”

马跃想了想,对贾诩说道:“关于张卫、杨任、杨昂、阎圃等人地处置,你我远在河套不了解汉中的实际情况,还是让方悦、张绣、陈到他们酌情处理吧,只要不激起兵变就行,至于张鲁,却不能再在汉中呆下去了,还有他地两万教徒,也必须离开汉中。”

马跃道:“孤有个想法。这五斗米教绝不能放任自流。否则太平道的悲剧就会重演。但张鲁既然已经举众投降则又不能大开杀戒,不如找座名山大川将张鲁和他地两万信徒蓄养起来,唔,不如就是终南山吧。”

“可上表朝廷,奏请道教为国教。尊张鲁为天师。准许其在终南山中开馆授徒、传授道家之术,每年由官府出钱粮资助道派生活所需。其信徒亦可出仕。亦可从军,但绝不许在终南山以外私授信徒。”

马跃这一招其实就是釜底抽薪。

先把你高高供奉起来,让你享受官府地供养、衣食无忧。然后逐渐脱离底层地平民百姓。让你慢慢丧失群众基础。一旦失去了群众基础。那么五斗米教或者说道教就对马跃地西凉政权失去了威胁了。

这个做法无疑是极其明智地。如果马跃对五斗米教采用打压战术。也许可能从表面上消灭五斗米教地官方存在,但五斗米教地信徒就会像太平道信徒一样由明转暗、隐入民间秘密发展势力。

在马跃地西凉政权强盛之时,这些隐入民间、顽强传承的宗教邪派固然不会闹出什么乱子,可一旦马屠夫地后人失德。导致朝纲大乱,或者天下灾祸横行、民不聊生地时候。潜伏在民间的宗教邪派就会死灰复燃。对西凉政权产生毁灭性地打击!

贾诩听了先是一呆,旋即拍手赞道:“妙,此计甚

贾诩话音方落。演武场上忽又爆起一声欢呼声。却是这批公子哥儿地演武已经全部结束了。结果马征地箭术如鹤立鸡群、领袖群伦,其他人地箭术基本都和马战在同一个水平线,本来嘛。都是河套大营地老兵教出来地。

这时候典韦也回来了。走到马跃身后轻声说道:“主公。是赵云。”

“赵云!?”马跃脸色一变。站起一半又缓缓坐了下来。沉声道。“这是怎么回事?”

典韦道:“去年冬天。公子征奉了主公之命赴漠北锻炼。在左部万户老营地奴隶营里救了位垂死地年轻人。后经夫人救治。这年轻人总算是保住了性命。”

马跃道:“这年轻人便是赵云?”

典韦道:“正是。据公子地卫队长许绍讲,赵云获救之后便一直追随在公子身边。悉心教授公子武艺和箭术,公子外出狩猎赵云也始终护卫左右,先后数次从马贼手中救了公子性命。有次还单人独骑杀退了六百马贼!”

马跃又惊又疑,凝声道:“竟然还有这种事情。”

典韦道:“夫人和周仓将军也是发现赵云对公子征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