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 (第1/4页)

是该不该讨伐刘表,孤决心已定,尔等就不必再劝了。”

张昭、张紘拱了拱手,默然退下。

孙坚向徐庶道:“元直,先跟大家说说北方的局势。”

徐庶向孙坚拱手一揖,这才走到厅中竖立的屏风前,虚指悬挂在屏风上地军事地形图向厅中众人说道:“诸位请看,这里是黎阳,袁绍在这里集结了七十万大军,南边隔着黄河是官渡,曹操也在官渡集结了七万大军,因为中原大旱,黄河已经断流,袁、曹两军都能徒步穿越黄河,所以两大势力之间已经不存在天险阻隔了。”

“根据不太确切的情报,马屠夫在河东郡、南阳郡集结了不下三万大军,其中集结在南阳郡的两万军队是凉州军团精锐中精锐,而且拥有大量骑兵!不过曹操在洛阳、颖川一带同样集结了重兵。”

“马屠夫和曹操积怨极深,而且两人互相忌惮,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心腹之患,一旦有致对方于死地的机会,两人是绝不会轻易放过的。所以,马屠夫很可能会趁着曹军和袁军相持不下时从背后偷袭许昌,给予曹操致命一击!”

“当然,曹操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想办法反制马屠夫。”

“综合各方情报,中原混战有可能出现三种结果:其一,曹操完败,马屠夫替人作嫁衣裳,袁绍入主中原;其二,曹操、袁绍两败俱伤,马屠夫入主中原;其三,曹操战略撤退,马屠夫和袁绍因为争夺地盘而火并,曹操龟缩一隅、苛延残喘。”

'徐庶的战略分析可以看出,江东军事集团完全不看好曹操在这次中原混战中的前途,认为曹操最理想地结果也只能是龟缩一隅、苛延残喘,而且这种可能性还微乎其微。不过徐庶地分析是否准确,就有待事实来注释了。'

“针对中原战场可能出现的三种结果,我军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次主公召集大家前来。就是想听听大家地意见,当中原战场分别出现三种不同地结果时,我军该如何应对,以谋求最大的利益。”

孙坚把目光投向周瑜,问道:“公谨,说说你的看法。”

周瑜洒然一笑,说道:“瑜年轻识浅,略通治军而疏于政略。实不敢妄言。主公还需垂询张昭、张紘两位先生。”

张昭、张紘闻言微露得色。心中极是受用。

一直以来,江东的元老士族对孙坚如此重用周瑜这后生小子是颇有微辞的,认为周瑜除了长得漂亮点,有点小聪明之外,根本就是夸夸其谈、不堪大用,周瑜今天能这么说话,至少说明他还有一些自知之明。

……

宛城。马跃军帐。

马跃将火盆中的炭火拔得旺了些,贾诩、李肃便缩着双手凑了过来一起烤火,尤其是贾诩,转过年就该五十有二了,这在古代已经算是“高龄”了,一般人活到这个岁数,就得随时做好死亡的心理准备了,没准哪天躺下就再爬不起来了。

马跃随手拎起架在火盆上烤的陶罐。向贾诩道:“文和。趁热把它喝了。”

贾诩愕然道:“主公,这可是千年老山参地头汤!”

马跃不耐烦道:“罗嗦什么,让你喝就喝。”

“谢主公。”贾诩眸子里掠过一丝暖意。接过陶罐便往嘴里灌了几大口,想了想又把陶罐递给身边地李肃,说道,“子严,你也来几口。”

李肃急摇头道:“不用不用,在下年轻火气旺,用不着进补,还是军师喝吧。”

马跃蹙眉道:“子严,你也喝几口。”

“谢主公。”

马屠夫地话,李肃自然是不敢违抗的,慌忙抱起陶罐也喝了两大口,然后又递还给贾诩,马跃这才舒了口气,问贾诩道:“文和,如果曹操要以攻代守、主动出击的话,最可能进攻哪里?还有,是曹操亲自领军呢,还是只派一员大将领军?”

贾诩道:“曹军主动出击,我军能供其进攻的要害其实不多,关中有潼关天险阻隔,就算曹操亲领大军前去进攻也未必能拿得下来,所以曹军不可能去冒这个险。”

“河东紧邻河套,也是战略要地,可有徐晃的八千精兵镇守,而且徐晃将军善守,等曹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攻入河东,我军早该趁虚攻进许昌了,所以曹操也不可能去打河东,除了潼关和河东,曹军就只能攻打南阳了。”

李肃忽然问道:“曹军如果要攻打南阳,不知道是从洛阳南下呢,还是从颖川西进?”

方向进攻不是关键。“马跃道,”关键是谁领军,郭嘉亲至,那这一仗可就胜负难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