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部分 (第1/4页)

史慈讲到精彩之处更是拍手叫好。大厅里地气氛很是有些热烈。孙坚战死带来地悲戚之色也为之一扫而空。

徐庶、张昭相视一笑,微微颔首。

事实上,两人当然知道江都之战的功劳其实应该记在周瑜头上,但东吴或者说孙权实在是太需要这场胜利了!因为孙坚地战死,吴军的士气已经跌到了谷底,江东六郡已经渐渐有了不稳之象,在这个危难时刻,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无疑最能鼓舞吴军的士气和稳定江东的民心,尤其是孙权亲自领军攻陷江都,更是具有格外重大的意义。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追究江都之战的真相。

孙坚率三万大军猛攻江都三月不克,而孙权仅凭三千精锐就在一夜之间攻陷了江都,这消息已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传遍了江东六郡(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庐江、淮南),江东百姓和吴军将士们兴奋地发现,孙权地能力其实远在孙坚之上,他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孙坚的战死而感到绝望,因为孙权比他的老子更加厉害!

“主公驾到,大都督驾到!”

厅外突然响起嘹亮的号子声。

原本喧哗热闹地大厅立刻肃静下来,众人纷纷挺直了胸膛,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正前方,人影一闪,孙权、周瑜已经昂然而入,孙权身上仍然戴着重孝,素白地服饰将他的脸色衬托得格外清冷。

自从孙坚阵亡后,孙权脸上就再未流露出一丝笑容。

“参见主公。”

肃立两侧的文官武将纷纷抱拳见礼,周瑜也飘然入列。

孙权走到案后立定,肃手道:“都免礼。”

“主公。”张昭率先出列道,“江东六郡的秋粮已经收上来了,因为兴修了水利,再加上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各郡都获得了丰收,淮南郡更是喜获百年一遇的大丰收!今各郡府库存粮足以支撑我军两年征战所需。”

孙权点了点头,面无表情地应道:“嗯。”

张昭刚刚入列,张又出列禀道:“主公,吴郡、豫章、丹阳、会稽四郡地山越暴乱已经平定。交州士家也派来了使者,有意与主公签订长期停战协议,还有细作回报,袁绍已经勒令大军转回河北。”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大厅中的江东文武纷纷喜形于色。

孙权脸上却浑无一丝喜悦之色,忽然举起右臂。帐中的窃窃私语声顿时嘎然而止,众人的目光纷纷聚集到了孙权身上。

孙权环顾众人一眼,突然喝道:“周瑜何在?”

周瑜急踏前两步,单膝跪于孙权案前:“末将在此。”

孙权抓过佩剑,郑重其事地递到周瑜头顶,沉声道:“自即日起为三军大都督,代孤统率三军、不得有误!”

周瑜脸显肃然之色,高举双手接过孙权佩剑,应道:“瑜……谨遵主公令谕!”

孙权微微颔首,霍然抬头又道:“黄盖、吕蒙、太史慈何在?”

黄盖三将急踏步上前。依次跪于周瑜身后,朗声应道:“末将在此。”

孙权道:“黄盖老将军为步军都督,吕蒙为水军都督,太史慈为骑军都督。皆受大都督节制。自即起尔等当各自统率步、骑、水军,日夜操练、整顿武备,不得有误。”

黄盖、太哆慈轰然应诺:“末将等谨遵主公令谕。吕蒙迟疑了一下,脸上陡现激动之色,铿然应道:”末将必不负主公重托。“

大厅中一片肃静,却没有人敢吭声。

孙权任命周瑜为三军大都督虽然突兀,却似在情理之中,还不致有人质疑,任命黄盖为步军都督也无可厚非。毕竟黄盖是追随孙坚起兵、硕果仅存地老将了!任命太史慈为骑军都督也顺理成章。太史慈不但勇冠三军,而且是吴军将领中唯一擅长骑战地将领,可谓骑军都督地不二人选。

但任命吕蒙为水军都督就有些出人意料了。吕蒙不但年轻,而且名不见经传,在今天之前还只是个小小的折冲校尉,在吴军众多宿将之中根本就排不上号!论武艺、论战功、论资历,周泰、蒋钦诸将都远在吕蒙之上,这水军都督怎么轮也轮不到吕蒙来当。

孙权任命吕蒙为水军都督,很有些借此树立自己绝对权威地意味,早已经因为江都之战而对孙权刮目相看的张昭、张三缄其口,并没有拿出前朝老臣的架势来劝阻孙权,唯二张马首是瞻的江东文臣也就选择了沉默。

有些武将难免心有不忿,替周泰、蒋钦抱不平。

倒是周泰、蒋钦本人似乎毫无反应,对于让吕蒙这样一个毛头小子来当他们的顶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