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 (第1/4页)

仆作响,倏忽之间,蒋钦将手中的厚背砍头往前狠狠一引。

“杀!”

那一声炸雷般的暴喝,惊碎了寂静黝黑地夜空。

几乎是同时,平舆城的东门外腾地燃起了一团烈火,在漆黑一团的夜空下显得格外突兀、醒目!悠忽之间,紧闭地平舆东门缓缓打开,一队黑压压的士兵漫过缓缓降下的吊桥,向城外的袁尚大营席卷而来。

中军大帐,袁尚从睡梦中被巨大地喊杀声所惊醒,急翻身坐起喝问左右:“怎么回事?出什么事了?”

衣衫不整地审配从帐外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喘息道:“劫营,有人劫营!”

“劫营?”袁尚蹙眉道。“袁谭地叛军不都被围在城里了吗?这劫营的军队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主公,是吴军!”

袁尚话音方落,逢纪也张皇失措地闯了进来。

“吴军?这不可能!”袁尚闻言大吃一惊,失声道,“吴军怎可能和袁谭搞一块去?他们不是一直在交战吗?”

“的确是吴军。”逢纪道,“在下不会看错的。”

“可恶!”袁尚怒道。“吴军突然出现在平舆城外,我军的斥候怎么没发现?”

“主公,是属下大意了。”审配羞愧无地,汗颜答道,“吴军肯定是从水路杀过来地,我军的探马大多分布在陆上,而且从淮南溯颖水直至平舆,途中大多是深山密林,属下根本就没有往颖水方向派谴斥侯

“正南。”袁尚怒道,“下次当引以为戒。”

“是。”审配道。“下次一定吸取教训。”

“报……”审配话音方落,忽有偏将入帐禀道,“大将军,前来袭营地敌军虽然不多。却极其骁勇。尤其是领军大将更是无人能撄其锋,我军已有数十员健将丧命在他地刀下了,现在后军大营、左军大营已被攻破,敌军正杀奔中军大营来了。”

“报……”偏将话音方落,又有牙将入帐禀道,“主公,城内叛军也杀出来了,正在猛攻前军大营。”

“报……颖水河畔火光冲天,正有大队人马从江中杀上岸来。”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袁尚脸色剧变。顿足道:“即刻传令,全军弃守城东大营,退往城北大营。”

袁尚率残部在袁熙的接应下刚刚逃进城北大营,坐下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坏消息再度接踵而来。

“主公,谯郡发现大队东吴轻骑,正向陈留快速逼进!”审配脸色苍白,向袁尚道,“陈留一旦失守,我军的粮草补给线将被吴军截断,后果不堪设想

“主公,平舆以南五十里发现大队吴军!”审配话未说完,逢纪又匆匆入帐向袁尚道,“据斥侯回报,这队吴军至少有好几万人,军中一杆大旗上绣着斗大地周字,看样子是周瑜亲自领军出征了。”

“主公,昨夜袭营的果然是吴军。”审配又道,“现在东吴水军正从颖水水路向平舆城内源源不断地运输军队、粮草,短期内攻克平舆城怕是没可能了,配以为不如趁早罢兵,先退回濮阳再做计较?”

“怎么会这样?”袁尚蹙眉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无怪乎袁尚感到郁闷,仅仅一夜之间,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势就骤然变得恶劣无比!周瑜和吴军的出现,让袁尚军地形势急转直下,现在不要说攻克平舆、歼灭袁谭叛军了,能否安全撤返濮阳都得打个问号了。

“主公。”逢纪也劝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撤吧。”

“唉。”袁尚仰天长叹一声,黯然道,“传孤军令,撤回濮阳。”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99年)六月中旬,周瑜率领四万(合肥大营三万骑步军,巢湖大寨一万水军)水陆大军北伐中原,袁尚不敢恋战,率军仓惶撤退,结果在颖阳附近遭遇全琮、徐盛伏击,大败。

在陈留又遭太史慈骑军截击,再败。

七万大军溃不成军,最终袁尚、袁熙仅率八百余骑仓惶逃回濮阳。

建安十二年七月,袁尚弃守濮阳逃回邺城,袁谭在周瑜的帮助下成功夺回兖、豫两州,同月,吴军都督黄盖率领两万山越精兵出广陵北叩徐州,与周瑜、袁谭会师彭城,而此时,马跃大军才刚到关中,距离洛阳尚有千里之遥。

不过,十万西川降军却已在六月底顺利开进南阳,在新野以北的穰县、安众、育阳一带暂时驻扎下来。

'题外话:袁尚的溃败略写了,毕竟周瑜也不是主角,而且四万吴军配合袁谭至少两万残兵打败袁尚七万军队。可谓顺理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