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 (第1/4页)

瞎ゴ蚴俅海��揪褪撬退馈!�

孙权见周瑜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由得放下心来,赞道:“孤有公谨,可高枕无忧矣。”

正说间,城外的凉军阵势再变,一队身披铜甲地步兵越阵而出。向寿春北门缓缓逼了过来。

周瑜微微一笑。回头向黄盖道:“黄老将军,即刻传令全军弓箭手,在敌军没有靠近护城河之前不可擅自放箭,违令者斩!”

“遵命。”

黄盖轰然应诺。领命而去。

孙权不解道:“公谨,据孤所知。我军长弓地射程足有百步之遥,为何要等敌军靠宾护城河才可以放箭呢?在敌军刚刚进入射程时便放箭阻敌岂非效果更好?”

周瑜道:“主公,这只是敌军试探性地进攻,我军完全不必因此浪费箭枝。”

“原来是这样。”孙权欣然点头道。“不愧是公谨,敌军地一举一动都在你地掌握之中啊。马屠夫遇上你这样

,也算是他地不幸了,呵呵!“

……

寿春城北三十里,马跃军帐。

贾诩从怀里郑重其事地掏出一方帛书,在桌案上仔细地摊平,然后招呼蒯越、鲁肃道:“异度、子敬,你们过来。”

蒯越、鲁肃不敢怠慢,急上前两步围到了桌边。

贾诩手指帛书上的图样说道:“这是在下根据主公所提供的构想。经过完善、细化之后设计出来的攻城车图样,你们仔细看看。”

蒯越、鲁肃低头望去,只见帛书上绘着一架高大的木制高塔,高塔呈六面立体梯形,前表面与底面垂直,两壁面往里微倾,后表面却是一道缓坡。缓坡上密布许多平行地细线,旁边以文字注明,那分明是一道可供通行地阶梯。

阶梯两侧置有护栏,即可保护士兵以免从两侧失足摔下,又可抵御两侧射来的箭矢。

整座高塔底部还安装有密密麻麻的木轮。尤其令蒯越、鲁肃感到惊奇的是高塔顶部地结构。

高塔顶部是一片平台,平台两侧置有护栏,后沿与阶梯相接,前沿则以绞链锁住一座可升降地吊桥,就跟城门口的吊桥一样,只不过绞起吊桥的两道绞索是连在平台左右的两根立柱上。立柱上有滑轮,立柱下有绞轮,通过滑轮、绞轮和绞索就能让吊桥自如升降。

如果让这具攻城车靠近城墙,只要悬起的吊桥往下一降、搭上城垛,立刻就能在城楼与地面之间搭起一道恐怖的运兵通道,顺着这条通道,攻城方的步兵可以轻易杀上城头,再不必冒着滚木、擂石、火油和箭矢的威胁顺着云梯往上爬了。

事实上,这就是马屠夫攻打虎牢关时想出来的竹制攻城梯地改进型。

只不过竹质结构换成了木质结构,相比较竹质结构,木质结构的优点是体型变得更小,强度却增强了,这样一来,守军投石机对攻城塔的威胁就极大地削弱了,在配重式投石机出现前,只靠人力牵引的杠杆式投石车已经很难对这种改进型的攻城塔构成威胁了。

但是有利也有弊。

木制攻城塔的强度虽然提高了,可相对重量却也比竹制攻城塔大得多,就算底部挤满了人也不可能把整座攻城塔抬起来了,所以必须在底部安装轮子,然后以人力往前推动,这样一来,木制攻城塔对地面平整度和强度的要求就比竹制攻城塔苛刻得多了。

“天才,这简直就是天才地构思!”鲁肃回头以崇敬的目光掠了马跃一眼,击节长叹道,“主公居然能想出如此犀利的攻城利器?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啊,手握如此利器,何愁寿春不破?可再不惧天下坚城矣,只怕今后这守城战术也得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了。”

马跃谦虚道:“这攻城塔虽然犀利,却也没有子敬所说的那般厉害,不过吴军还不知道我军拥有如此犀利地攻城利器,正好可以杀他个措手不及。”

蒯越神色间微露激动之色,问马跃道:“主公,不知这攻城车何时可运抵大营?在下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看他的真容了。”

“呵呵,异度不必心急。”贾诩摆手笑道,“这玩意又笨又沉,可不是那么好运输的,所以只能就地伐木取材,就地制作,主公派人将两位请来,就是想请两位做监工,督促工匠、役卒赶制一批攻城车出来!攻城车的大概样式你们已经看见了,设计高度当与寿春城墙高度相齐,高约五丈许,至于制造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你们可以随时来找在下,也可以去找主公,另外有什么要求,比如材料、人员、工匠也尽可以提出来,在下必定想尽一切办法予以满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