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页)

入为出,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减少无效的、不必要的开支,哪怕是减少一分钱也好。总之,理财就是善用钱财,使个人以及家庭的财务状况处于最佳状态,提高生活品质,丰富生活内涵。越善于理财,生活就越丰裕越轻松越有意义。理财,它能让穷人告别雪上加霜,走出困境;它能让一般人突破瓶颈,从小康走向富裕;它能让富人锦上添花,走向辉煌。

。。

理财如饮食(2)

现在,对,就是现在,让我们在30岁之前开始理财人生吧!

理财不是富人的权利(1)

美林(MerrillLynch)2007年10月17日公布2006年《亚太财富报告》显示,2006年,在中国内地拥有超过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富裕人数为345万人。这些归入富豪俱乐部的成员每人拥有的平均资产超过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万元。其中,还有4935人是拥有3000万元以上的超级富豪,在国内富人中的比例高达144%,远高于全球1%的水平。

针对这样一个现实,银行的目光紧盯住这些人群的口袋。因而目前银行推出的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是为这些富裕人群设计的。所有的理财俱乐部都是富裕人群的处所;所有的理财专场讲座都有专程邀请富人参加,而穷人从来都没有被邀请过。

所有这些给穷人一个感觉:理财是富人的专利,与穷人不搭边。

现实是无情的。既然现实让穷人远离财富,穷人就不应该自暴自弃。如果将“财富”比作人,那么“财富”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很自傲:你不理它,它决不理你。而你一旦与“财富”套近乎,“财富”也就会对你好。你越是远离理财,财富就越是远离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实,财富的积累,不是取决于你手上有多少钱,关键的一点在于你是否用好了手头的钱,这就是理财作为一门学问的原因。

2007年初,A和B都是家庭主妇,她们都只拥有2万元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资产。2万元的资产,在当前社会应该算是穷人。因此,被列入穷人的A已经认命了,对发财没有任何的想法,因此就让2万元钱躺在银行里吃点利息。而B却因为受报纸上的一篇关于理财重要性的文章的启发,开始重视理财,认为正因为穷,所以比富人更需要理财,而且穷人理财也大有可为。那时,她给自己定下的财富增值目标是在2年后让2万元翻一番到4万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成为了一个积极的理财人,到处寻找高收益的投资目标。2007年“五一”节,B看好了期房投资项目,决定以购买期房的方式来实现财富增值。但投资期房要预付房款5万元,当时的B只有2万元,她就约了另外两个穷人C和D一起来投资。结果,这只楼盘很成功,遭人抢购,期房一转让,B就分得了22万元的投资收益。还不到1年,B那2万元的财富就增值到42万元。而A连1年期300元的税后储蓄收益还没到手呢。如今,她制定了一个目标更高的理财计划,更加雄健地向小富阶层迈进。

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穷人获得平等的致富机会和基本的生活尊严。其实,穷人的致富机会不需要政府特别的给予和特别的保护。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在财富权利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具有发财的可能。这就如阳光一般,给予每个人的都是均等的,而差别就在于想法,就在于你想不想致富。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报告说,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气愤地批示道: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于是,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收入位于亚洲第三位。从资源来说,新加坡真的很穷,穷得只剩下阳光了。但他们有强烈的财富心灵。这种心灵让他们随时随地对财富充满渴望与想法。

。 想看书来

理财不是富人的权利(2)

因此,要脱贫致富,关键是穷人要有心想致富,一心一意想致富。

心里想得强烈了,就会有行动。

有行动,离富裕就不远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理财要与时俱进(1)

步入21世纪,中国家庭收入普遍提高,生活由温饱型转入小康型,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参与投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