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 (第1/4页)

下嘉禾只好拿出由冷面笑匠许冠文,歌坛红人叶倩文担当主演的温情喜剧片《铁板烧》来对阵;至于新艺城则拿出了由曾志伟还有吴耀汉领衔主演的喜剧片《上天救命》来打擂台。

其中《铁板烧》的喜剧效果明显要强于《上天救命》,其中由许冠文亲自打造的台词:“不要和我讲将来,因为明天可能就是世界末日,那是不存在的:也不要跟我提过去,因为过去只是留在脑细胞里模糊的录影带,早已不复存在。记住,只有现在才是永恒!”竟成了广大香港人所津津乐道的价值观。不过即使《铁板烧》威力竟然依旧抵挡不住《省港旗兵》的悍匪热,在角逐中逐渐露出疲软之势,以至于有评论者说:“如今香港做铁板烧的,不如抢银行的;谈情说爱的,不如杀人放火的!”

意思很明显,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爱情+美女+喜剧将会是枪战+悍匪+AK47的手下败将!

就在三大电影公司打对台戏时,荣少亨可就忙得几近崩溃了。他白天要监制拍片,晚上要着手亚视电视剧的制作。有时候玄霆亚视两边跑,另外还必须得去参加一些什么明星们开的派对之类的,当然,能推的多半都推掉了。

焦头烂额!如果非要形容有多焦。荣少亨认为已经能够媲美麦当劳的鸡翅膀了。

这些天私底下荣少亨就在琢磨自己为何要这样操劳呢,凡事都要亲历亲为,前世那些大亨富豪们可不像自己一样命苦,其关键所在就是香港电影制作方面的不成熟。

按照荣少亨的想法,发行和出品以及制作等等这些本该都是一条龙式的经营方式。就好象好莱坞,他们允许外来资金,可是却很难允许外国制片公司单独出品。

制作和发行分割开绝不是个好主意,目前的香港电影公司制度绝对不合理。如果荣少亨有足够的实力和资金,他会将制作和出品以及发行全部都揽在手中,在本地至少控制一条的院线。在海外,必须得建立起良好的发行网络,以及相应的周遍商品,达到最佳赚钱方式。

以通俗简单的方法来描述,其实是很简单的。这样一个电影集团公司旗下必须得有类似好莱坞的规范制片部门,这可以避免投资失误的情况发生。一旦制片部门通过一个剧本,就开始为剧本寻找合适的导演和演员以及幕后工作人员,准备预算工作,这就是充裕合理的前期筹备。

当这一切准备好之后,便要交给制作公司拍摄。当拍摄完成,就交给另一个负责配音以及特效的部门,这就是非常重要的制作后期。当这部影片最后剪接完成,便将拷贝交给负责院线的部门安排上映时间。

与此同时,负责海外发行的部门就可以安排卖埠的事了,另外还有负责生产影片相关产品的部门在同时进行。当然,当影片落画一个月后,负责音像发行的部门开始制作录象带,通过庞大完善的发行网络发行到全球。

这才是荣少亨想要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好莱坞一部大制作影片能够赚上几千美金甚至数亿的原因了。因为他们在尽可能的开发这部影片的利用价值,而香港电影公司完全没有,甚至连类似的结构都欠缺,唯一稍具雏形的便只有嘉禾。

在荣少亨的构思里,一旦发展成为这样大集团,就可以把各部门分拆上市了。收拢了股民的钱后,又可以再进一步的进行发展,甚至于——再次分拆上市!

不过,目前一切都还只是镜花水月,只是一些让荣少亨唏嘘感慨的美丽构想。毕竟目前自己最主要的精力不是放在电影制作上面,而是电视上面,根据荣少亨的盘算,按照目前这种发展速度,多则三年,少则两年,自己就能将亚视和玄霆有效地合并起来,形成电影电视两位一体的娱乐大集团,到时候两者就像《蜀山》里面的紫青双剑一样,双剑合壁,天下无敌,邵大亨没有做到的事情。将会在他荣少亨的手中完成!

如今三大电影公司打内战,荣少亨却在忙着做自己电影新片的广告宣传。

单凭《玄霆星报》的宣传力度绝对不够。

首先荣少亨一咬牙竟然出资在香港老牌英文报纸《南华早报》上买下整整八个版面,前五版用来祝贺9月26日,中英双方在北京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一大事,后三版则刊登自己所拍电影《我的野蛮》的拍摄花絮,男女主角大介绍。以此来引起广大香港人的好奇心。

其次,荣少亨联系了香港的八家针对性较强的广播电台——例如那些基督电台就排除在外了,与他们商谈在他们电台做电影广告的事情,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