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部分 (第1/4页)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但这远远不是中国人所有的实力,一旦雄狮猛醒,中国可以更强。最关键之处,就在于要从文化上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重新获得对自己文化的信心。荣少亨坚信,虽然现在国际上最强势的是美国,但真正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还得数中国人。中国才是世界未来的真正领导者,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坚持的信条。

荣少亨的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自己所知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所得。在他心目中,这种代表世界未来的想法,绝对不是什么西化,西方文化在现今的确算是优秀,但绝对代表不了未来。真正代表未来的,是中国人的文化。

但是,这并不代表排斥一切外来文化。一种强势的文化,不仅仅要要强大的影响力,既能影响到本国人民,更具有世界性,而且需要有兼容性,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都可以吸收,继而融合到本国文化中。中国古代文化曾具有这样的特点,但从近代以来,这种特点渐渐消失了。而当荣少亨考虑到一种代表未来的中国文化时,他想到的是,这样的一种文化,首先是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不仅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抛弃糟粕后继承,更要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形成一种新的文化。《银河英雄传说》是一部优秀的小说,虽然是日本人的作品,但是却可以在自己的手中将他承载中国的文化发扬出去。

所谓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和盲目地接受其他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关键处就在于吸收者要有自己的核心的文化精神。就象一棵大树,要想枝繁叶茂,主干的粗壮结实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近年来屡屡创造的奇迹,都证明中国人是有着这样一种精神的,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精神并没有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也就是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而呈现出来。

具体到这种文化,这种精神应该是什么样子,荣少亨其实也并不清楚,但荣少亨已经模糊地感觉到了它的威力,那将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归根结底,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根和凝聚力所在。

文化的兴盛,自然不是一个人所能决定的,那至少需要一代甚至是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为自己的国家自豪和努力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强大也就指日可待了。

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下,荣少亨开始再次思考自己的责任和目标。是的,靠他一个人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天方夜谭,但以他的才华和地位,是可以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的。具体说起来,荣少亨的作用也就在电影和音乐方面,如果能因他而带动这两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繁盛的产业,那么,凭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奋,一个能够代表中国人形象和影响力的文化也就会成型了。

思绪再回到《银河英雄传说》上,荣少亨忽然觉得自己必须要把这部戏拍摄成经典。在他看来,作为这部优秀科幻作品的两个主角之一,杨威利正是一个代表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形象,可以预计到,如果这部电影能够拍摄成功的话,这个形象将是对中国人的一个正面宣传。而且,在他心目中,已经为这个角色选好了演员。

杨威利——《银河英雄传说》中最优秀的智将。是当世罕见的用兵奇才,常以少数的兵力击退大军;善于将不利的战况导向胜利,被称为“奇迹的杨”“魔术师杨”。不想当军人,父亲过世后身无分文,为了研习历史而勉强考入军官学校就读。偶然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战略才华,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他对于战争心理学有着超乎常人的深刻了解与体会,并藉此衍生许多宛如魔术般令对手感到难以招架的战术,其巧妙之程度可说是战争的艺术家,然而本质上却是具备宏观视野的战略家。原本立志成为历史学家,对于权力,政治家及军队本身感到厌恶,却阴错阳差的成为了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其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始终抱持着怀疑的态度。中等身材,有着略显杂乱的黑发和黑眼睛。外型毫无军人的气息,反而给人一种不成材年轻学者的印象;依照观感的不同,有着还算得上英俊的容貌。在私生活方面是个连呼吸都懒的家伙,被部下调侃为“长眠不起的青年司令官”;其性格对厌恶的人有其固执的一面,即使面对掌权者强硬的态度或是不合理的命令也毫不理睬,因此容易被误认为怪人;实际上是个具有安定人格与包容力的人,获得所属之下级士官兵及幕僚群一致的信赖与敬爱。后在和平谈判中被暗杀,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银河英雄。

从小说中的角色来看,能够扮演“杨威利”的似乎只有那么两三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