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自从吕不韦到了河南,河南几乎快变成政治、经济、外交及文化中心了,咸阳反而快成了秦国的陪读了。各国使节到咸阳之前,都会先到吕不韦那里停留议事,到咸阳觐见时,提出的往往是在吕不韦那里得到的结论。有些在咸阳的大臣遇到重大或疑难问题,也会和吕不韦书信商议,甚至还远跑到河南前去请教。就连小小的水利工程师郑国都挂念着他,还为他说好话。

想到吕不韦这有形无形的潜在影响和势力,以及他还左右着秦国的经济命脉,嬴政就感觉如宝剑悬在头上,夜夜都不能安心入眠,他知道到了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昨天,吕不韦还是大秦的相国,权势显赫,威风凛凛。今天却只能窝在封国河南度过余生了。他得感谢自己功高盖世,这才保住了一条命,否则,被嫪毐谋反一案牵连,就是有十颗脑袋也不够嬴政砍的。

吕不韦就这样被强制性退休了,可他的精力还比较旺盛,不想过那种早上遛遛狗,中午闲扯淡,傍晚看夕阳的生活。在咸阳,十年的位极人臣,使他对权力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没有权力在手,对吕不韦来说,不是过日子,简直是在熬日子。

不过,像他这样提前退休、经验丰富、威望又高的老政治家,深受六国欢迎。再加上他又深知秦国的底细,自然成了香饽饽,六国不肯放过这机会,都希望他到本国来发挥余热。

两年来,各诸侯国开出优厚的条件,力邀吕不韦出山。然而,吕不韦却婉言谢绝。因为他知道六国的灭亡是迟早的事情,他没必要拿自己的晚节去冒险。

吕不韦向往的还是咸阳,在那里,他曾经抛洒过热血;牵挂的还是嬴政,虽然反目为仇,但毕竟是自己的骨肉。他深信:赵姬和嬴政最终会感念他的恩情,隆重地把他迎回咸阳。

吕不韦的望眼欲穿终于有了结果:咸阳的使者来了,为吕不韦带来一封嬴政的书信。为了这封信,吕不韦已经苦等多时,他梳洗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接过信并满怀希望地打开。可信中的内容把他的希望彻底浇灭了,他好像一下子掉进了冰窖,整个人都僵在那里,动弹不得。

信中写道:“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迁到蜀地去居住!”

吕不韦仔细地读着这封信,从字里行间,仿佛看见了嬴政那双冷酷的眼、铁血的心。这就是他苦等的结果,他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进入荒凉的蜀地和自杀没有什么区别。吕不韦知道:自己铁定是被嬴政抛弃了。他陷入了迷茫之中,心灰意冷,一夜之间,头发全变白了。

当门下跟随他多年、不离不弃的三千宾客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愤怒了,他们不干了,发誓即使流干了血也要保护主子。有的建议造反,拥护吕不韦当秦王;有的建议到六国避难,以后东山再起。

吕不韦很感动,有这么一群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他知足了。但他不能造反,把秦国带入内乱的境地;他也不能到六国逃难,和秦国成为敌人。从到秦国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秦国的一份子,他不允许别人来破坏强大的秦国,当然自己更不会亲手毁掉秦国。

这就注定吕不韦生是秦国的人,死也是秦国的鬼。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78。生是秦国的人,死是秦国的鬼2

嬴政的来信宣判了吕不韦在政治上的死刑,本来想东山再起,为秦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现在是彻底无望了。王命当前,吕不韦没有别的选择了。

但是,吕不韦对秦国立下了不世奇功,是首屈一指的功臣,迁入蜀地是流放罪犯才有的待遇,他不会接受这样的耻辱,他必须为自己的尊严而战。

虽然吕不韦不能反,也不能逃,但他至少还有一条路可以走。

生命是自己的,为什么要让别人轻而易举地拿去呢?自己完全可以为它选择一个归宿。

吕不韦站在庭院中,看了看高远的天空,眼中满是留恋的神色。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眼看蔚蓝的天空了,曾经他像鸟儿一样俯视苍生,他多么希望自己永远定格在那高远的天空中,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只有那无边无际的蔚蓝。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将死之人对生都是无比地眷恋,吕不韦要静静地享受这最后的一丝光阴。

天空被乌云遮挡得一片漆黑,没有星星和月亮的陪伴,孤单的吕不韦晃动着手中的酒杯。他选择了毒酒,他不会让嬴政背上一个不孝的恶名,这对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