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部分 (第1/4页)

'23'吴主封太子及其三弟皆为王,立妃滕氏为皇后。

'23'吴王封太子孙和他的三个弟弟为王,立妃子滕氏为皇后。

'24'初,吴主之立,发优诏,恤士民,开仓廪,科出宫女以配无妻者,禽兽养于苑中者皆放之。当时翕然称为明主。及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失望,濮阳兴、张布窃悔之。或谮诸吴主,十一月,朔,兴、布入朝,吴主执之,徙于广州,道杀之,夷三族。以后父滕牧为卫将军,录尚书事。牧,胤之族人也。

'24'当初,吴王即位时,发优抚诏书,体恤士民百姓,打开仓库,赈济贫困之人,按条例放出宫女做那些无妻者的配偶,养在御苑中的禽兽也都放归山林。当时人们交口赞誉称之为明主。而他得志之后,开始变得粗暴骄横,既有很多忌讳,又沉湎于酒色,全国上下大失所望,濮阳兴、张布也暗自后悔不迭。有人向吴王诬陷濮阳兴和张布,十一月朔(初一),濮阳兴和张布入朝,吴王把他们抓起来,迁徙到广州,结果在半路上就把他们杀了,又诛灭了他们的三族。任命皇后的父亲滕牧为卫将军、录尚书事。滕物是滕胤家族的人。

'25'是岁,罢屯田官。

'25'这一年,废置了屯田官。

资治通鉴第七十九卷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酉、265)

晋纪一 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

'1'春,三月,吴主使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与徐绍、孙偕来报聘。绍行至濡须,有言绍誉中国之美者,吴主怒,追还,杀之。

'1'春季,三月,吴主派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与徐绍、孙一起去魏国回报聘问。徐绍走到濡须的时候,有人说徐绍曾称赞中原之国的美好,吴主动怒,追回徐绍,把他杀死。

'2'夏,四月,吴改元甘露。

'2'夏季,四月,吴国改年号为甘露。

'3'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礼,进五妃曰后;世之曰太子。

'3'五月,魏元帝施与晋文王特殊的礼遇,晋升王妃为王后,世子改称为太子。

'4'癸未,大赦。

'4'癸未(三十日),大赦天下。

'5'秋,七月,吴主逼杀景皇后,迁景帝四子于吴;寻又杀其长者二人。

'5'秋季,七月,吴主逼杀吴帝皇后,把景帝的四个儿子迁到吴,不久,又把四人中两个年龄大的杀了。

'6'八月,辛卯,文王卒,太子嗣为相国、晋王。

'6'八月,辛卯(初九),晋文王司马昭去世,太子司马炎继位,做了相国、晋王。

'7'九月,乙未,大赦。

'7'九月,乙未(疑误),大赦天下。

'8'戊子,以魏司徒何曾为晋丞相;癸亥,以标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

'8'戊子(初七),任命魏司马何曾为晋丞相。癸亥(十二日),任命票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

'9'乙亥,葬文王于崇阳陵。

'9'乙亥(二十四日),在崇阳陵理葬晋文王。

'10'冬,吴西陵督步阐表请吴主徙都武昌;吴主从之,使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守建业。阐,骘之子也。

'10'冬季,吴国西陵督步阐上表,请求吴主把国都迁到武昌,吴主听从 了他的建议,委派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步阐是步骘的儿子。

'11'十二月,壬戌,魏帝禅位于晋;甲子,出舍于金墉城。太傅司马孚拜辞,执帝手,流涕欷不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丙寅,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丁卯,奉魏帝为陈留王,即宫于邺。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魏氏诸王皆降为侯。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封皇叔祖孚为平王,叔父斡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弟为汝阴王、鉴为乐安王、机为燕王;又封群从司徒望等十七人皆为王。以石苞为大司马,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何曾为太尉,贾充为车骑将军,王沈为骠骑将军;其余文武增位进爵有差。乙亥,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未几,又以车骑将军陈骞为大将军,与司徒义阳王望、司空荀,凡八公,同时并置。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又诏诸王皆得自选国中长吏;卫将军齐王攸独不敢,皆令上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