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部分 (第1/4页)

六年(辛卯、331)

六年(辛卯,公元331年)

'1'春,正月,赵刘徵复寇娄县,掠武进,郗鉴击却之。

'1'春季,正月,后赵刘徵又侵犯娄县,劫掠武进县,郗鉴将其击退。

'2'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2'三月,壬戌朔(初一),出现日食。

'3'夏,赵主勒如邺,将营新宫;廷尉上党续咸苦谏,勒怒,欲斩之。中书令徐光曰:“咸言不可用,亦当容之,奈何一旦以直言斩列卿乎!”勒叹曰:“为人君,不得自专如是乎!匹夫家赀满百匹,犹欲市宅,况富有四海乎!此宫终当营之,且敕停作,以成吾直臣之气。”因赐咸绢百匹,稻百斛。又诏公卿以下岁举贤良方正,仍令举人得更相荐引,以广求贤之路。起明堂、辟雍、灵台于襄国城西。

'3'夏季,后赵国主石勒到邺,准备营建新的宫室。廷尉、上党人续咸苦苦劝谏,石勒发怒,要将他斩首。中书令徐光说:“即便续咸的话不能听从,也应当宽容他,怎么能因为一时直言便斩杀列卿呢!”石勒叹息说:“作为君主,如此不能自己决断吗!寻常百姓家资达到一百匹,还想买住宅,何况我富有四海呢?这宫殿终究是要营建的,我暂且下令停止建造,用以成全我的耿直大臣的正气。”于是赐给续咸绢一百匹,稻米一百斛。又下诏让公卿以下官吏荐举贤良方正之士,并且命令被荐举的人交相推荐援引,用以开拓求贤的途径。在襄国城西建起明堂、辟雍、灵台。

'4'秋,七月,成大将军寿攻阴平、武都,杨难敌降之。

'4'秋季,七月,成汉的大将军李寿进攻阴平、武都,杨难敌投降。

'5'九月,赵主勒复营邺宫;以洛阳为南都,置行台。

'5'九月,后赵国主石勒又营建邺城宫室。把洛阳作为南都,设置行台。

'6'冬,蒸祭太庙,诏归胙于司徒导,且命无下拜;导辞疾不敢当。初,帝即位冲幼,每见导必拜;与导手诏则云“惶恐言”,中书作诏则曰“敬问”。有司议:“元会日,帝应敬导不?”博士郭熙、杜援议,以为:“礼无拜臣之文,谓宜除敬。”侍中冯怀议,以为:“天子临辟雍,拜三老,况先帝师傅;谓宜尽敬。”侍中荀奕议,以为:“三朝之首,宜明君臣之体,则不应敬;若他日小会,自可尽礼。”诏从之。奕,组之子也。

'6'冬季,冬祭太庙,成帝下诏把祭祀剩下的胙肉送给王导,并且令他不用下拜谢恩,王导以有病为由推辞不敢承受。当初,成帝即位时年纪幼小,每次见到王导必下拜,给王导的手诏则说:“惶恐而言”,中书写的诏书则说:“敬问”。负责官员议论说:“元旦大会群臣时,圣上应当礼敬王导吗?”博士郭熙、杜援评议,认为:“礼书没有君王拜大臣的记载,我们认为应当免除礼敬。”侍中冯怀评议,认为:“天子驾临辟雍,拜见三老,何况是先帝的太师太傅?我以为应当备加礼敬。”侍中荀奕评议,认为:“元旦是一年中朝会中的第一次,应当显明君臣各自的身份,因此不应当礼敬,如果是另外日子的小朝会,自然可以备加礼敬。”成帝下诏顺从他的意见。荀奕即荀组的儿子。

'7'慕容遣使与太尉陶侃笺,劝以兴兵北伐,共清中原。僚属宋该等共议,以“立功一隅,位卑任重,等差无别,不足以镇华、夷,宜表请进官爵。”参军韩恒驳曰:“夫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桓、文有匡复之功,不先求礼命以令诸侯。宜缮甲兵,除群凶,功成之后,九锡自至。比于邀君以求宠,不亦荣乎!”不悦,出恒为新昌令。于是东夷校尉封抽等疏上侃府,请封为燕王,行大将军事。侃复书曰:“夫功成进爵,古之成制也。车骑虽未能为官摧勒,然忠义竭诚;今腾笺上听,可不、迟速,当在天台也。”

'7'慕容派使者送信给太尉陶侃,劝他起兵北伐,共同廓清中原。慕容的僚属宋该等人共同评议,认为“慕容在边陲一隅建立功业,职位卑微,责任重大,等秩未加区别,不足以镇摄华夏和胡夷,应当上表请求提升慕容的官爵。”参军韩恒批驳说:“建立功绩的人忧虑的是诚信、道义不彰明,不忧虑名位不高。齐桓公、晋文公有匡扶天下的功绩,也没有事先要求天子按礼制加以任命来号令诸侯。应当修缮甲胄、兵器,除灭群凶,功成之后,九锡的礼遇自会得到。这比起求君主要宠爱,不也光荣些吗!”慕容不高兴,让韩恒出任新昌令。于是东夷校尉封抽等人写疏文上奏陶侃幕府,请求封慕容为燕王,摄行大将军事。陶侃回信说:“功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