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部分 (第1/4页)

���回时��冈�莺突嶂莸鹊兀�缆恿寺び业木�硪煌蚨嗥ブ�蟪纷摺L浦凶诿馊チ松尺钢乙宓闹拔瘛�

'30'安西大都护郭元振指突骑施乌质勒牙帐议军事,天大风雪,元振立于帐前,与乌质勒语。久之,雪深,元振不移足;乌质勒老,不胜寒,会罢而卒。其子娑葛勒兵将攻元振,副使御史中丞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逃去,元振曰:“吾以诚心待人,何所疑惧!且深在寇庭,逃将安适!”安卧不动。明旦,入哭,甚哀,娑葛感其义,待元振如初。戊戌,以娑葛袭鹿州都督、怀德王。

'30'安西大都护郭元振到突骑施乌质勒的牙帐中商议军事时,正赶上天降大雪,风也很大,郭元振在牙帐前与乌质勒对面站着谈了很长时间,地上的雪积了很深。郭元振连脚都没移动,但乌质勒年高体弱,耐不住严寒,在这次会面之后就死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聚集军队,打算进攻郭元振,副使、御名中丞解琬得知这一消息后,劝郭元振趁着黑夜逃离此地,郭元振说:“我以诚心对待他们,又有什么可以怀疑和害怕的呢!再说我们这些人都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就算是想逃走,又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十分镇静地躺在床上。第二天早上,郭元振来到乌质勒的牙帐吊唁,放声痛哭,非常悲伤,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被郭无振的义气所感动,便又像以前那样善待他。戊戌(疑误),唐中宗册命娑葛承袭鹿州都督、怀德王。

'31'安乐公主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野。或自为制敕,掩其文,令上署之;上笑而从之,竟不视也。自请为皇太女,上虽不从,亦不谴责。

'31'安乐公主倚仗着中宗的宠爱骄横放纵,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权势压过朝廷内外的人,甚至自己起草制书敕令,将内容覆盖后让唐中宗在下面签名。唐中宗笑着为她签字画押,竟连敕文的内容都不看。安乐公主自己请求唐中宗将她立为皇太女,中宗虽然没有照她说的去做,却也没有责怪她。

景龙元年(丁未、707)

景龙元年(丁未,公元707年)

'1'春,正月,庚戌,制以突厥默啜寇边,命内外官各进平突厥之策。右补阙卢上疏,以为:“悦礼乐,敦《诗》、《书》,为晋元帅;杜预射不穿札,建平吴之勋。是知中权制谋,不取一夫之勇。如沙吒忠义,骁将之材,本不足以当大任。又,鸣沙之役,主将先逃,宜正邦宪;赏罚既明,敌无不服。又,边州刺史,宜精择其人,使之搜卒乘,积资粮,来则御之,去则备之。去岁四方旱灾,未易兴师。当理内以及外,绥近以来远,俟仓廪实,士卒练,然后大举以讨之。”上善之。

'1'春季,正月,庚戌(十一日),由于突厥阿史那默啜侵扰边境的缘故,唐中宗颁下制书,命令朝廷内外官员进献平定突厥的计策。右补厥卢上疏认为:“晋大夫喜欢礼乐,笃好《诗经》、《尚书》,后来被任命为中军元帅;西晋大臣杜预连铠甲都射不穿,却立下了平定东吴的功勋。由此可知主将必须制定谋略,不选择只有匹夫之勇的人担任。像沙吒忠义只是一员勇将,本来就不足以担当大任。再说,鸣沙一仗,沙吒忠义作为主将却率先脱逃,陛下应按国家法律将其治罪,朝廷赏罚严明,就没有不可征服的敌人。另外,边疆各州的刺史,应当精选合适的人担任,让他们检阅兵马,积存粮草,敌人来则抵御,去则作预防。上一年各地发生旱灾,不便计伐突厥,应当治理国内而后推及国外,安定近处以使远方诸国前来朝贡。等到国家府库充实、兵士训练好的时候,再大举发兵讨伐突厥。”唐中宗认为他的建议很好。

'2'二月,丙戌,上遣武攸暨、武三思诣乾陵祈雨。既而雨降,上喜,制复武氏崇恩庙及昊陵、顺陵,因名酆王庙曰褒德,陵曰荣先;又诏崇恩庙斋郎取五品子充。太常博士杨孚曰:“太庙皆取七品已下子为斋郎,今崇恩庙取五品子,未知太庙当如何?”上命太庙亦准崇恩庙。孚曰:“以臣准君,犹为僭逆,况以君准臣乎!”上乃止。

'2'二月,丙戌(十七日),唐中宗派遣武攸暨、武三思到乾陵求雨。时间不长就下起了雨,唐中宗十分高兴,便发布制命恢复武氏的崇恩庙和昊陵、顺陵,同时将韦后之父酆王韦玄贞的酆王庙改称为褒德庙,并将他的陵墓改称为荣先陵,比外唐中宗还下诏规定崇恩庙的斋郎一律由五品官的儿子充任。太常博士杨孚说:“太庙的斋郎都是由七品以下官员的儿子充任的,现在崇恩庙取五品官的儿子作斋郎,不知太庙应该取几品官的儿子担任斋郎?”唐中宗下令太庙也依照崇恩庙的标准。杨孚又说:“臣子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