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部分 (第1/4页)

,谓之斜封。自大明临御,兹事杜绝,行一赏,命一官,必是缘功与才,皆历中书、门下。至公之道,唯圣能行。嗣先幸预姻戚,不为屈法,许臣等商量,望付吏部知,不出正敕。”从之。

宁王李宪奏请授给候选官员薛嗣先一个小官。玄宗将此事交给中书省和门下省处理。宋上奏道:“薛嗣先曾两次被任命为斋郎,虽说他并非明显应该留任,但考虑到是至亲的缘故,本来应当大小任命一个职位。景龙年间,皇帝经常用墨敕直接除授官职,这些人被称为斜封官。自从陛下登基以来,所有这些弊端均已革除,朝廷每颁布行一次封赏,每任命一个官职,全都是由于这些人立下了功劳,或者是由于才能出众,而且都必须通过中书、门下二省。像这样的至公之道,唯有圣明君主才能真正实施。薛嗣先是陛下的姻亲,陛下并未法外施恩,而是将这个问题交由臣等商量,臣请求将此事交由吏部具体处理,不要直接正式降敕任命。”唐玄宗对此表示同意。

先是,朝集使往往赍货入京师,及春将还,多迁官;宋奏一切勒还以革其弊。

在此之前,来自各州的朝集使们往往携带很多礼物进京打点,等到来年开春即将返回时,大多得到升迁;宋奏请玄宗将这些人一律原职遣还以便革除这一弊端。

'13'是岁,置剑南节度使,领益、彭等二十五州。

'13'在这一年,朝廷设置了剑南节度使,统辖益州、彭州等二十五州。

八年(庚申、720)

八年(庚申、公元720年)

'1'春,正月,丙辰,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卒。辛酉,命右散骑常侍元行冲整比群书。

'1'春季,正月,丙辰(初三),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去世。辛酉(初八),唐玄宗委派右散骑常侍元行冲主持整理文献典籍工作。

'2'侍中宋疾负罪而妄诉不已者,悉付御史台治之。谓中丞李谨度曰:“服不更诉者出之,尚诉未已者且系。”由是人多怨者。会天旱有,优人作状戏于上前,问:“何为出?”对曰:“奉相公处分。”又问:“何故?”曰:“负冤者三百余人,相公悉以系狱抑之,故不得不出。”上心以为然。

'2'侍中宋很厌恶那些明明有罪却没完没了地四处告状的人,便将这些人全都交付御史台治罪。他对御史中丞李谨度说:“你应当将那些已认罪不再上诉的人释放,把那些还在不停地申诉的人先关起来。”所以很多人怨恨他。正赶上旱神作怪,天下大旱,宫中演滑稽戏的俳优在玄宗面前扮作旱神模样演戏,其中一个演员问“旱神”道:“你为什么到人间来降灾呢?”“旱神”回答说:“我是奉了丞相的命令降临人间的。”又问:“这是为什么?”“旱神”接着回答:“蒙冤者达三百余人,丞相将他们全都关进监狱,借此压制他们,所以我不得不到人间降灾以示警告。”唐玄宗心中对此也有同感。

时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苏建议严禁恶钱,江、淮间恶钱尤甚,以监察御史萧隐之充使括恶钱。隐之严急烦扰,怨嗟盈路,上于是贬隐之官。辛巳,罢为开府仪同三司,为礼部尚书。以京兆尹源乾曜为黄门侍郎,并州长史张嘉贞为中书侍郎,并同平章事。于是弛钱禁,恶钱复行矣。

这时宋又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苏一起建议严厉禁止私铸的劣质钱流通,鉴于江、淮之间劣质钱尤其泛滥,宋派监察御史萧隐之作为使者前往该地搜查劣质钱。萧隐之执法严酷,所到之处鸡犬不宁,百姓怨声载道,玄宗因此将萧隐之贬官。辛巳(二十八日),玄宗将宋罢免为开府仪同三司,苏罢免为礼部尚书,任命京兆尹源乾曜为黄门侍郎,并州长史张嘉贞为中书侍郎,二人都担任同平章事。于是朝廷对劣质钱的查禁大为放松,劣质钱再次泛滥。

'3'二月,戊戌,皇子敏卒,追立为怀王,谥曰哀。

'3'二月,戊戌(十五日),皇子李敏去世,玄宗将他追立为怀王,赠谥号为“哀”。

'4'壬子,敕以役莫重于军府,一为卫士,六十乃免,宜促其岁限,使百姓更迭为之。

'4'壬子(二十九日),唐玄宗发布敕令,认为在百姓所负担的各种劳役之中,没有哪一种比兵役更为繁重,一旦被征为卫士,就只有到六十岁才能解脱,因此规定缩短兵役年限,让百姓轮流当兵。

'5'夏,四月,丙午,遣使赐乌长王、骨咄王、俱位王册命。三国皆在大食之西。大食欲诱之叛唐,三国不从,故褒之。

'5'夏季,四月,丙午(二十四日),唐玄宗派使者向乌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