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部分 (第1/4页)

'4'秋,九月,丙戌,以右散骑常侍高少逸为陕虢观察使。有敕使过硖石,怒饼黑,鞭驿吏见血;少逸封其饼以进。敕使还,上责之曰:“深山中如此食岂易得!”谪配恭陵。

'4'秋季,九月,丙戌(初四),唐宣宗任命右散骑常侍高少逸为陕虢观察使。有一位宦官敕使路过硖石县,对驿馆供给他食用的饼太黑感到愤怒,用鞭抽打驿吏,使驿使流血;高少逸将那块饼封于盒送交朝廷,当这位宦官敕使还朝时,唐宣宗斥责他说:“在深山中这样的食物,又岂能是容易得到的!”即将他降职发配去守恭陵。

'5'立皇子洽为怀王,为昭王,汶为康王。

'5'唐宣宗立皇子李洽为怀王,李为昭王,李汶为康王。

'6'上猎于苑北,遇樵夫,问其县,曰:“泾阳人也。”“令为谁?”曰:“李行言。”“为政何如?”曰:“性执。有强盗数人,军家索之,竟不与,尽杀之。”上归,帖其名于寝殿之柱。冬,十月,行言除海州刺史,入谢,上赐之金紫。问曰:“卿知所以衣紫乎?”对曰:“不知。”上命取殿柱之帖示之。

'6'唐宣宗出苑城之北游猎,遇到一位樵夫,问他是哪个县的人,椎夫回答:“泾阳县人。”又问:“县令是谁?”回答说:“李行言。”唐宣宗再问:“李行言在县为政情况怎么样?”樵夫回答说:“李行言性格固执。有几个强盗关押在县监狱,宦官领掌的北司禁军来县府要人,李行言就是不放人,硬是将这几个强盗全部处死了。”唐宣宗回宫后,将李行言的名字行事写在一个帖子上,挂于自己寝殿中的柱子上。冬季,十月,李行言被任命为海州刺史,入朝向唐宣宗谢恩时,唐宣宗赐给他金紫衣裳。并问李行言说:“你知道为什么赐给你紫衣吗?”李行言回答说:“不知道。”唐宣宗即命左右取来挂于寝殿柱子上的帖文,给李行言看。

'7'上以甘露之变,惟李训、郑注当死,自余王涯、贾等无罪,诏皆雪其冤。

'7'唐宣宗认为甘露之变,唯有李训、郑注应当处死,其余王涯、贾等人无罪,颁布诏书昭雪他们的冤枉。

上召翰林学士韦澳,托以论诗,屏左右与之语曰:“近日外间谓内侍权势何如?”对曰:“陛下威断,非前朝之比。”上闭目摇首曰:“全未,全未!尚畏之在。卿谓策将安出?”对曰:“若与外廷义之,恐有太和之变,不若就其中择有才识者与之谋。”上曰:“此乃末策。自衣黄、衣绿至衣绯,皆感恩,才衣紫则相与为一矣!”上又尝与令狐谋尽诛宦官,恐滥及无辜,密奏曰:“但有罪勿舍,有阙勿补,自然渐耗,至于尽矣。”宦者窃见其奏,由是益与朝士相恶,南北司如水火矣。

唐宣宗召来翰林学士韦澳,假借讨论诗文,屏去左右近侍对韦澳说:“近日禁宫外对内侍宦官的权势有哪些说法?”韦澳回答说:“都说陛下对宦官的处置威严果断,不是前朝皇帝可以相比的。”唐宣宗闭上眼睛摇摇头说:“都不是这么回事,都不是这么回事!朕对宦官还有畏惧呢。你看有什么良策能对付宦官呢?”韦澳回答说:“如果与宫廷之外的宰相大臣谋议诛除宦官,恐怕会有象太和年间那样的变故,还不如就在宦官当中选择一些有才识的人,与他们来谋议。”唐宣宗说:“这是末策,朕已试行过,当朕提拔他们,让他们穿上黄色衣裳、绿色衣裳,以至绯衣时,他们都感恩戴德,一旦赐给他们紫衣时,他们便与为首作恶的宦官抱成一团,不再听朕的话了!”唐宣宗又曾经与令狐密谋,企图将宦官全部诛杀干净,令狐恐怕会滥杀无辜,秘密地奏告唐宣宗说:“只要对有罪的宦官不予放过,宦官有缺不邓补充,就会自然而然地慢慢消耗,最后死光,用不着您的操劳忧虑了。”有宦官偷偷地看到了令狐的奏状,于是更加与外朝士大夫过不去,使南衙朝官与北司宦官势如水火。

九年(乙亥、855)

九年(乙亥,公元855年)

'1'春,正月,甲申,成德军奏节度使王元逵薨,军中立其子节度副使绍鼎,癸卯,以绍鼎为成德留后。

'1'春季,正月,甲申(初四),唐成德军奏告朝廷称节度使王元逵去世,军中立王元逵的儿子节度副使王绍鼎主掌军政,癸卯(二十三日),唐宣宗任命王绍鼎为成德军留后。

'2'二月,以醴泉令李君为怀州刺史。初,上校猎渭上,有父老以十数,聚于佛祠,上问之,对曰:“醴泉百姓也。县令李君有异政,考满当罢,诣府乞留,故此祈佛,冀谐所愿耳。”及怀州刺史阙,上手笔除君,宰相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