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部分 (第1/4页)

奚斤等攻滑台,不拔,求益兵,魏主怒,切责之。壬辰,自将诸国兵五万余人南出天关,逾恒岭,为斤等声援。

奚斤等率兵围攻滑台,不能攻破,请求增兵。北魏国主拓跋嗣闻之大怒,严厉斥责了奚斤。壬辰(二十三日),拓跋嗣亲自率领各部落联军五万余人南下,出天关,越过恒岭,声援奚斤。

'26'秦出连虔与河西沮渠成都战,禽之。

'26'西秦征北将军出连虔,与河西沮渠成都交战,生擒沮渠成都。

'27'十一月,魏太子焘将兵出屯塞上,使安定王弥与安同居守。

'27'十一月,北魏国太子拓跋焘率军出京,在塞上屯聚军队,命令安定王拓跋弥和北新公安同留守京师。

庚戌,奚斤等急攻滑台,拔之。王景度出走;景度司马阳瓒为魏所执,不降而死。魏主以成皋侯苟儿为兖州刺史,镇滑台。

庚戌(十一日),北魏大将奚斤等猛攻滑台。终于攻克。刘宋守将东郡太守王景度逃走。王景度手下的司马阳瓒被北魏兵擒获,不降被杀。拓跋嗣任命成皋侯苟儿为兖州刺史,镇守滑台。

斤等进击翟广等于土楼,破之,乘胜进逼虎牢;毛德祖与战,屡破之。魏主别遣黑将军于栗将三千人屯河阳,谋取金墉,德祖遣振威将军窦晃等缘河拒之。十二月,丙戌,魏主至冀州,遣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叔孙建将兵自平原济河,徇青、兖。豫州刺史刘粹遣治中高道瑾将步骑五百据项城,徐州刺史王仲德将兵屯湖陆。于栗济河,与奚斤并力攻窦晃等,破之。

奚斤等进攻翟广所驻守的土楼,很快攻破翟广军队,乘胜进逼虎牢。镇守虎牢的刘宋司州刺史毛德祖反攻,多次击败北魏军。拓跋嗣又另派黑将军于栗率领三千人屯驻河阳,打算夺取金墉。毛德祖派遣振威将军窦晃等沿黄河南岸布防抵抗。十二月,丙戌(十八日),拓跋嗣抵达冀州,派遣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叔孙建率兵,从平原渡过黄河,夺取青州、兖州。刘宋豫州刺史刘粹派遣总管内务的治中高道瑾率领步、骑兵五百人据守项城,徐州刺史王仲德率兵屯驻湖陆。北魏大将于栗渡过黄河,与奚斤合兵进攻窦晃,大破窦晃的军队。

魏主遣中领军代人娥清、期思侯柔然闾大肥将兵七千人会周几、叔孙建南渡河,军于,癸未,兖州刺史徐琰弃尹卯南走。于是泰山、高平、金乡等郡皆没于魏。叔孙建等东入青州,司马爱之、季之先聚众于济东,皆降于魏。

北魏国主拓跋嗣派遣中领军代郡人娥清、期思侯柔然人闾大肥率兵七千人,会同周几、叔孙建等,南渡黄河,驻扎在。癸未(十五日),刘宋兖州刺史徐琰放弃尹卯城向南逃走。于是,泰山、高平、金乡等郡全部陷入北魏之手。北魏楚兵将军叔孙建等向东攻入青州。东晋逃亡的皇族司马爱之、司马季之等,原先便在济水之东集结部众,这时也都投降了北魏。

戊子,魏兵逼虎牢。青州刺史东莞竺夔镇东阳城,遣使告急。己丑,诏南兖州刺史檀道济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共救之。庐陵王义真遣龙骧将军沈叔狸将三千人就刘粹,量宜赴援。

戊子(二十日),北魏军逼进虎牢。刘宋青州刺史东莞人竺夔当时正在镇守东阳城,立即派人告急求救。己丑(二十一日),刘宋下诏,命令南兖州刺史檀道济督察征讨诸军事,会同徐州刺史王仲德一起前去救援。庐陵王刘义真派遣龙骧将军沈叔率兵三千人,奔赴豫州刺史刘粹的驻地,察看时机前去救援。

'28'秦王炽磐征秦州牧昙达为左丞相、征东大将军。

'28'西秦王乞伏炽磐,召回秦州牧乞伏昙达,任命他为左丞相、征东大将军。

营阳王景平元年(癸亥、423)

宋营阳王景平元年(癸亥,公元423年)

'1'春,正月,己亥朔,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己亥朔(初一),刘宋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平。

'2'辛丑,帝祀南郊。

'2'辛丑(初三),刘宋少帝刘义符到南郊祭祀天神。

'3'魏于栗攻金墉,癸卯,河南太守王涓之弃城走。魏主以栗为豫州刺史,镇洛阳。

'3'北魏于栗进攻金墉。癸卯(初五),宋河南太守王涓之弃城逃走。北魏国主拓跋嗣任命于栗为豫州刺史,镇守洛阳。

'4'魏主南巡恒岳,丙辰,至邺。

'4'北魏国主拓跋嗣南巡到北岳恒山。丙辰(十八日),抵达邺城。

'5'己未,诏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