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部分 (第1/4页)

'3'回鹘屡次求娶公主,有关部门计算所需费用将近五百万缗,而当时中原地区正在用兵打仗,所以宪宗没有答应回鹘的请求。二月,辛卯朔(初一),宪宗打发回鹘的摩尼教僧人等回国,命令宗正少卿李诚出使回鹘,晓示朝廷的用意,以便延缓通婚的日期。

'4'李谋袭蔡州,表请益兵;诏以昭义、河中、坊步骑二千给之。丁酉,遣十将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吴元济捉生虞候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本非淮西士,贞元中隶安州,与吴氏战,为其所擒,自分死矣,吴氏释我而用之,我因吴氏而再生,故为吴氏父子竭力。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又生之,请尽死以报德。”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4'李策划袭击蔡州,上表请求增派兵力,宪宗颁诏将昭义、河中、坊的步、骑兵两千人拨给了他。丁酉(初七),李派遣十将马少良率骑兵十余人巡回侦察,遇到吴元济的捉生虞候丁士良,与他交战,将他擒获。丁士良是吴元济骁勇善战的将领,经常危害东部的唐州、邓州等地。大家请求将丁士良的心剜出来,李答应下来。不久,李把丁士良叫来,当面责问他,丁士良没有一点恐惧的神色。李说:“丁士良真是一位大丈夫!”他命令为丁士良松绑。于是,丁士良主动说:“我原来不是淮西的官吏,贞元年间我隶属安州,与吴氏作战,被吴氏擒获,自忖就要被处死了,吴氏却释放并起用了我。我因为吴氏而得以再次存活下来,所以我为吴氏父子尽力效命。昨天我力不能支,又被您所擒获,我也料想这次可要被处死了,现在您又让我存活下来。请让我竭尽死力,报答您的恩德。”于是,李将衣服和器具又给了他,任命他为捉生将。

'5'己亥,淮西行营奏克蔡州古葛伯城。

'5'己亥(初九),淮西行营奏称攻克了蔡州的古葛伯城。

'6'丁士良言于李曰:“吴秀琳拥三千之众,据文城栅,为贼左臂,官军不敢近者,有陈光洽为之谋主也。光洽勇而轻,好自出战,请为公先擒光洽,则秀琳自降矣。”戊申,士良擒光洽以归。

'6'丁士良向李进言说:“吴秀琳拥有三千兵马,据有文城栅,犹如敌人的左臂。官军不敢靠近他的原由,就在于有陈光洽作他的主谋。陈光洽勇敢善战,但是不够稳重,喜欢亲自出来接战,请让我替您首先捉住陈光洽,吴秀琳自然就会投降了。”戊申(十八日),丁士良捉获了陈光洽,带着他回来了。

'7'鄂岳观察使李道古引兵出穆陵关;甲寅,攻申州,克其外郭,进攻子城。城中守将夜出兵击之,道古之众惊乱,死者甚众。道古,皋之子也。

'7'鄂岳观察使李道古率领兵马由穆陵关进发,甲寅(二十四日),攻打申州,攻克了申州外围的城郭,又进军攻打内城。在城中守卫的将领夜间派兵进击李道古,李道古的兵马惊惶散乱,死者众多。李道古是李皋的儿子。

'8'淮西被兵数年,竭仓廪以奉战士,民多无食,采菱芡鱼鳖鸟兽食之,亦尽,相帅归官军者前后五千余户;贼亦患其耗粮食,不复禁。庚申,敕置行县以处之,为择县令,使之抚养,并置兵以卫之。

'8'淮西一连几年遭受战火,只得竭尽粮仓的储备来奉养参战的士兵。百姓多数没有食物,便去寻找菱角、芡实、鱼鳖、鸟兽来吃,但也吃光了。百姓聚在一起归附官军的先后有五千多户。吴无济也担心百姓要消耗粮食,便不再禁止他们归降官军。庚申(三十日),宪宗敕令设置行县来安顿淮西降附的百姓,为他们选择县令,让县令体恤并赡养百姓,还设置军队来保卫他们。

'9'三月,乙丑,李自唐州徙屯宜阳栅。

'9'三月,乙丑(初五),李由唐州移兵屯驻宜阳栅。

'10'郗士美败于柏乡,拔营而归,士卒死者千余人。

'10'郗士美在柏乡战败,撤除营垒而回,死去的将士有一千多人。

'11'戊辰,赐程执恭名权。

'11'戊辰(初八),宪宗赐程执恭名为程权。

'12'戊寅,王承宗遣兵二万入东光,断白桥路;程权不能御,以众归沧州。

'12'戊寅(十八日),王承宗派遣兵马两万人,开进东光县,切断了白桥的通路,程权不能够抵御,率领人马返回沧州。

'13'吴秀琳以文城栅降于李。戊子,引兵至文城西五里,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