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部分 (第1/4页)

'6'当初,渤海僖王大言义去世,他的弟弟简王大明忠即位,更改年号为太始。大明忠在位一年便去世了,他的叔父大仁秀即位,更改年号为建兴。乙巳(疑误),大仁秀派遣使者前来通报丧事。

'7'横海节度使程权自以世袭沧景,与河朔三镇无殊,内不自安,已酉,遣使上表,请举族入朝,许之。横海将士乐自擅,不听权去,掌书记林蕴谕以祸福,权乃得出。诏以蕴为礼部员外郎。

'7'横海节度使程权认为自己世代承袭沧景节度使的职务,与河朔三镇没有区别,内心感到不安。己酉(疑误),程权派遣使者上表,请求全家族入京朝见,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横海将士喜欢自占一方,不肯让程权离去,掌书记林蕴向大家讲明祸福的道理,程权才得以离开横海。宪宗颁诏任命林蕴为礼部员外郎。

'8'裴度之在淮西也,布衣柏耆以策干韩愈曰:“吴元济既就擒,王承宗破胆矣,愿得奉丞相书往说之,可不烦兵而服。”愈白度,为书遣之。承宗惧,求哀于田弘正,请以二子为质,及献德、棣二州,输租税,请官吏。弘正为之奏请,上初不许;弘正上表相继,上重违弘正意,乃许之。夏,四月,甲寅朔,魏博遣使送承宗子知感、知信及德、棣二州图印至京师。

'8'裴度坐镇淮西时,平民柏耆向韩愈献计说:“吴元济被擒获后,王承宗吓破了胆。我希望携带裴丞相的书信前去劝说他,可以不用烦劳兵马便使他归服。”韩愈禀告了裴度,裴度便写了书信,让他前往。王承宗害怕,向田弘正乞怜,请求以两个儿子作为人质,并将德、棣二州献给朝廷,向朝廷交纳赋税,请朝廷任命官吏。田弘正为他上奏请求,宪宗起初不肯答应。田弘正便一次接一次地上表,宪宗不愿意违背田弘正的心意,便答应了他。夏季,四月,甲寅朔(初一),魏博派遣使者将王承宗的儿子王知感和王知信以及德、棣两州的版图与印符送到京城。

幽州大将谭忠说刘总曰:“自元和以来,刘辟、李、田季安、卢从史、吴元济,阻兵冯险,自以为深根固蒂,天下莫能危也。然顾盼之间,身死家覆,皆不自知,此非人力所能及,殆天诛也。况今天子神圣威武,苦身焦思,缩衣节食,以养战士,此志岂须臾忘天下哉!今国兵北来,赵人已献城十二,忠深为公忧之。”总泣且拜曰:“闻先生言,吾心定矣。”遂专意归朝廷。

幽州大将谭忠劝说刘总说:“自从元和年间以来,刘辟、李、田季安、卢从史、吴元济等人依仗着手中的军队,凭借着险要的地形,自认为根基坚牢得不可动摇,天下的兵力都不能危害他们。然而,正在他们得意地左顾右盼时,却身败家亡,还全然不知道事情是怎样发生的。这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恐怕是上天要诛戮他们吧。况且,当今的天子神圣威武,竭力操劳,忧心苦思,节俭衣食,以赡养战斗之士,有这样的志向,怎么会有片刻忘记天下呢!现在,官军迅速向北开进,王承宗已经向朝廷献上十二座城邑,我是深切地为您担忧啊。”刘总一边哭泣,一边行着礼说:“听了先生这一席话,我的主意已定了。”于是,刘总一心一意地归向朝廷。

'9'戊辰,内出废印二纽,赐左、右三军辟仗使。旧制,以宦官为六军辟仗使,如方镇之监军,无印。及张奉国得罪,至是始赐印,得纠绳军政,事任专达矣。

'9'戊辰(十五日),内廷拿出废置印符两方,赐给了左、右三军辟仗使。以往的制度规定,由宦官担任六军辟仗使,作用犹如节度使的监军使,但并不发给印信。及至张奉国获罪后,才颁赐印信,辟仗使可以举发并惩处军政的过失,其事务可以直接向皇上奏报。

'10'庚戌,诏洗雪王承宗及成德将士,复其官爵。

'10'庚戌(疑误),宪宗颁诏为王承宗以及成德将士平反,恢复他们的官职与爵位。

'11'李师道暗弱,军府大事,独与妻魏氏、奴胡惟堪、杨自温、婢蒲氏、袁氏及孔目官王再升谋之,大将及幕僚莫得预焉。魏氏不欲其子入质,与蒲氏、袁氏言于师道曰:“自先司徒以来,有此十二州,奈何无故割而献之!今计境内之兵不下数十万,不献三州,不过以兵相加。若力战不胜,献之未晚。”师道乃大悔,欲杀李公度,幕僚贾直言谓其用事奴曰:“今大祸将至,岂非高沐冤气所为!若又杀公度,军府其危哉!”乃囚之。迁李英昙于莱州,未至,缢杀之。

'11'李师道愚昧而又懦弱,对于幕府中重大的事情,只与妻子魏氏、家奴胡惟堪、杨自温、婢女蒲氏和袁氏以及孔目官王再千等人谋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