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部分 (第1/4页)

'7'丙午,田弘正奏败平卢兵于阳谷。

'7'丙午(二十七日),田弘正奏称在阳谷打败平卢兵马。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一卷

唐纪五十七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下元和十四年(己亥、819)

唐纪五十七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己亥,公元819年)

'1'二月,李听袭海州,克东海、朐山、怀仁等县。李败平卢兵于沂州,拔丞县。

'1'二月,李听出兵袭击海州,攻克东海、朐山、怀仁等县。李率军在沂州击败平卢兵,攻克丞县。

李师道闻官军侵逼,发民治郓州城堑,修守备,役及妇人,民益惧且怨。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听说唐官军日益逼近,于是征发民夫修治郓州城池,加强防守。又征发妇女,百姓更加恐惧怨恨。

都知兵马使刘悟,正臣之孙也,师道使之将兵万余人屯阳以拒官军。悟务为宽惠,使士卒人人自便,军中号曰刘父。及田弘正渡河,悟军无备,战又数败。或谓师道曰:“刘悟不修军法,专收众心,恐有他志,宜早图之。”师道召悟计事,欲杀之。或谏曰:“今官军四合,悟无逆状,用一人言杀之,诸将谁肯为用!是自脱其爪牙也。”师道留悟旬日,复遣之,厚赠金帛以安其意。悟知之,还营,阴为之备。师道以悟将兵在外,署悟子从谏门下别奏。从谏与师道诸奴日游戏,颇得其阴谋,密疏以白父。

都知兵马使刘悟,即唐肃宗朝平卢节度使刘正臣的孙子。李师道命悟率兵万余人屯驻阳,以拒抗官军。刘悟治军宽厚,使士卒人人自便,不加约束,军中称誉他为“刘父”。及至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率军南渡黄河,进攻淄青,刘悟军无准备,出战屡败。有人对李师道说:“刘悟不修军法,专意收买人心,恐有异志,应早有防备。”于是,李师道托言商议军事,召刘悟来郓州,想借机把刘悟杀死。有人劝李师道说:“今官军四面围攻淄青,刘悟尚未有谋反的迹象,听信一人之言就把他杀死,诸将中谁肯为您效力!这是自除爪牙。”李师道认为言之有理,留刘悟在郓州十日后,命他仍回阳谷,并赠送大批金帛加以安抚。刘悟知李师道已怀疑自己,返回军营后,秘密做防守准备。李师道因刘悟率兵在外,任命他的儿子刘从谏为门下别奏,留在郓州。刘从谏每天与李师道家奴游玩,获悉李师道阴谋,写密信转告父亲。

又有谓师道者曰:“刘悟终为患,不如早除之。”丙辰,师道潜遣二使赍帖授行营兵马副使张暹,令斩悟首献之,勒暹权领行营。时悟方据高丘张幕置酒,去营二三里。二使至营,密以帖授暹。暹素与悟善,阳与使者谋曰:“悟自使府还,颇为备,不可匆匆,暹请先往白之,云‘司空遣使存问将士,兼有赐物,请都头速归,同受传语。’如此,则彼不疑,乃可图也。”使者然之。暹怀帖走诣悟,屏人示之。悟潜遣人先执二使,杀之。

部下又有人对李师道说:“刘悟终必谋反,不如早日除掉他。”丙辰(初八),李师道密派亲信二人带手令前往阳谷,命行营兵马副使张暹杀掉刘悟,割下他的头送郓州查验,然后由张暹代领行营兵马。这时,刘悟正在一块高地上树立帐幕,设置酒宴,离开军营二三里。二使到阳谷军营后,密将李师道手令授予张暹。张暹向来和刘悟相好,便假装与使者商议说:“刘悟从郓州节度使府回来后,已有防备,此事不可匆忙。请先让我去报告刘悟,假称‘李师道派人来尉问将士,带来大批赏赐物品,请都头速归军营,一同接受指令’。这样,刘悟必然不疑,然后可乘机下手。”二使同意张暹的意见。于是,张暹把李师道手令揣在怀中,到刘悟饮宴处,命随从退下,交刘悟观看。刘悟得知李师道阴谋后,秘密派人擒杀二使。

时已向暮,悟按辔徐行还营,坐帐下,严兵自卫。召诸将,厉色谓之曰:“悟与公等不顾死亡以抗官军,诚无负于司空。今司空信谗言,来取悟首。悟死,诸公其次矣。且天子所欲诛者独司空一人,今军势日蹙,吾曹何为随之族灭!欲与诸公卷旗束甲,还入郓州,奉行天子之命,岂徒危亡,富贵可图也。诸公以为何如?”兵马使赵垂棘立于众首,良久,对曰:“事果济否?”悟应声骂曰:“汝与司空合谋邪!”立斩之。遍问其次,有迟疑未言者,悉斩之,并斩军中素为众所恶者,凡三十余,尸于帐前。余皆股栗,曰:“惟都头命,愿尽死!”

这时,天已傍晚,刘悟乘马缓行回营,坐于帐中,重兵把守,严加防备。随后,召集众位将领,声色严厉地说:“我和你们不顾死活抗击官军,确实对得起李师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