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部分 (第1/4页)

铁转运使。

'16'凡是向朝廷上奏的臣僚都认为裴度不应当到外地去任职,而应留在朝廷。穆宗也器重裴度,戊午(二十七日),命裴度留京辅佐朝政。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播带同平章事的荣誉官衔,代替裴度为淮南节度使,仍兼诸道盐铁转运使。

'17'李寰帅其众三千出博野,王庭凑遣兵追之;寰与战,杀三百余人,庭凑兵乃还,余众二千犹固守博野。

'17'李寰率领他的部下三千人从博野突围,王庭凑派兵追击。李寰迎战,杀伤三百多人,王庭凑的士兵才返还不再追击。李寰剩余的二千人仍坚守博野。

'18'朝廷以新罢兵,力不能讨徐州,已未,以王智兴为武宁节度使。

'18'朝廷考虑到刚刚对幽州、成德的讨伐,无力再讨王智兴的叛乱,已未(二十八日),任命王智兴为武宁节度使。

'19'复以德棣节度李全略为横海节度使。

'19'唐穆宗仍任命德棣节度使李全略为横海节度使。

'20'夏,四月,辛酉朔,日有食之。

'20'夏季,四月,辛酉朔(初一),出现日食。

'21'甲戌,以傅良弼、李寰为神策都知兵马使。

'21'甲戌(十四日),唐穆宗任命傅良弼、李寰为神策都知兵马使。

'22'户部侍郎、判度支张平叔上言:“官自粜盐,可以获利一倍;”又请“令所由将盐就村粜易;”又乞“令宰相领盐铁使;”又请“以粜盐多少为刺史、县令殿最;”又乞“检责所在实户,据口团保,给一年盐,使其四季输价;”又“行此策后,富商大贾或行财贿,邀截喧诉,其为首者所在杖杀,连状人皆杖脊。”诏百官议其可否。

'22'户部侍郎、判度支张平叔上奏,建议:“由官府自已粜盐,朝廷每年获利可增加一部”;又建议“命各道掌管食盐专卖的官吏把盐送到村里出粜交易”;又建议“命宰相兼领盐铁使”;又建议“各道以粜盐多少作为考察刺史、县令政绩优劣的依据”;请求“命各道核查当地的户口,根据各户人口的多少,若干户组织在一起,给一年的食盐,让他们相互作保,一年分四次向官府交纳盐钱”;又说:“实行这项政策后,如果那些有钱的大商人向官府行贿,或者出于不满而喧哗闹事,或向上控诉的话,对于为首者,命各地用刑杖打死,凡联名上诉的人都给予杖背的惩罚。”穆宗下诏,命百官讨论他的建议是否可行。

兵部侍朗韩愈上言,以为:“城郭之外,少有见钱盐,多用杂物贸易。盐商则无物不取,或赊贷徐还,用此取济,两得利便。今令吏人坐铺自粜,非得见钱,必不敢受。如此,贫者无从得盐,自然坐失常课,如何更有倍利!又若令人吏将盐家至而户粜,必索百姓供应,骚扰极多。又,刺史、县令职在分忧,岂可惟以盐利多少为之升黜,不复考其理行!又,贫家食盐至少,或有淡食动经旬月,若据户给盐,依时征价,官吏畏罪,必用威刑,臣恐因此所在不安,此尤不可之大者也。”

兵部侍郎韩愈上奏,认为:“在城市以外的地方,很少有人用钱买盐,而大多用各种杂物交换。盐商,则什么东西都可用来交换,或者先赊帐以后再还。这种交易方式,买卖双方都很方便。现在,如果朝廷下令让官吏自设摊铺卖盐,那么,官吏必定只要现钱,其他杂物,肯定不敢收。这样的话,手头没钱的贫苦百姓就无从买盐,国家自然减少盐业专卖的税收,怎么能说反而增加一倍的收益呢?其次,如果命官吏把盐送到村里让百姓按户买那,那么,官吏必定借接待为名,乘机勒索百姓,骚扰极多;再次,刺史和县令的职能是为皇上分担责任,治理百姓,岂可仅仅以获取食盐专卖的收入多少作为迁升和降职的依据,而不再考虑他们的政绩;最后,贫苦的百姓吃盐都很少,有的甚至十天半月的淡食,如果按户口给盐,按时收钱,官吏恐怕不能按时把盐钱收上来而被上司怪罪,必然会对百姓严刑威吓。我担心这样一来,各地可能产生骚乱而不安定,这是他的建议不可行的最重要的一点。”

中书舍人韦处厚议,以为:“宰相处论道之地,杂以鹾务,实非所宜。窦参、皇甫皆以钱谷为相,名利难兼,卒蹈祸败。又欲以重法禁人喧诉,夫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矣。”事遂寝。

中书舍人韦处厚在讨论时认为:“宰相的职责是议决国家的大政方针,如果兼管盐业专卖这类具体事务,实在是不适宜的。当年窦参、皇甫都是以管理财政而兼任宰相,由于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