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0部分 (第1/4页)

'27'楚王马殷派遣中军使史光进朝入贡,后唐帝赏赐给他骏马十匹,美女两人。史光宪回去路过江陵时,高季兴把史光宪抓起来,并抢去了他的马匹美女。高季兴请求率领全镇归附吴国,吴国徐温说:“为了国家应当务求实效而抛弃虚名。高氏侍奉唐朝时间已很长,洛阳离江陵也不太远,唐人的步兵和骑兵袭击这里非常容易,我用水军逆流而上援救也很困难。纳人为臣而又不能去援救,使他处于危亡地步,能不感到惭愧吗?”于是接受了高氏的贡物,推辞他向吴称臣,听他归附后唐。

'28'任圜性刚直,且恃与帝有旧,勇于敢为,权幸多疾之。旧制,馆券出于户部,安重诲请从内出,与圜争于上前,往复数四,声色俱厉。上退朝,宫人问上:“适与重诲论事为谁?”上曰:“宰相。”宫人曰:“妾在长安宫中,未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耳。”上愈不悦,卒从重诲议。圜因求罢三司,诏以枢密承旨孟鹄充三司副使权判。鹄,魏州人也。

'28'任圜情性刚直,而且依仗自己和后唐帝有旧交,作事敢作敢当,有权势而又得后唐帝宠幸的人们都嫉妒他。按旧的规定,使臣外出的费用由户部发给,安重诲请求从枢密院发给,他和任圜在后唐帝面前争论了好几次,声色俱厉。后唐帝退朝后,宫人问后唐帝:“刚才和安重诲争论事情的是谁?”后唐帝说:“宰相。”宫人说:“妾在长安宫中,从来没有见宰相、枢密奏请事情时敢象这个样子,大概是轻视皇上吧!”后唐帝听后更加不高兴,最后听从了安重诲的建议。任圜因此请求罢去三司之职,后唐帝下诏,命枢密承旨孟鹄暂判三司副使。孟鹄是魏州人。

'29'六月,庚辰,太子詹事温辇请立太子。

'29'六月,庚辰(初一),太子詹事温辇请求立太子。

'30'丙戌,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任圜罢守太子少保。

'30'丙戌(初七),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任圜被罢守太子少保。

'31'己丑,以宣徽北院使张延朗判三司。

'31'己丑(初十日),任命宣徽北院使张延朗兼判三司。

'32'壬辰,贬刘训为檀州刺史。

'32'壬辰(十三日),贬刘训为檀州刺史。

'33'丙申,封楚王殷为楚国王。

'33'丙申(十七日),封楚王马殷为楚国王。

'34'西方邺败荆南水军于峡中,复取夔、忠、万三州。

'34'西方邺在三峡中击败了荆南水军,又夺回了夔、忠、万三州。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六卷

后唐纪五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上天成二年(丁亥,927)

后唐纪五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1'秋,七月,以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

'1'秋季,七月,任命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

'2'丙寅,升夔州为宁江军,以西方邺为节度使。

'2'丙寅(十七日),把夔州升为宁江军,任命西方邺为节度使。

'3'癸巳,以与高季兴夔、忠、万三州为豆卢革、韦说之罪,皆赐死。

'3'癸酉(二十四日),以上年给高季兴夔、忠、万三州一事定为豆卢革、韦说的罪行,把他们赐死。

'4'流段凝于辽州,温韬于德州,刘训于濮州。

'4'把段凝流放到辽州,温韬流放到德州,刘训流放到濮州。

'5'任圜请致仕居磁州,许之。

'5'任圜请求退休居住在磁州,后唐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6'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6'八月,己卯朔(初一),出现日食。

'7'册礼使至长沙,楚王殷始建国,立宫殿,置百官,皆如天子,或微更其名;翰林学士曰文苑学士,知制诰曰知辞制,枢密院曰左右机要司,群下称之曰殿下,令曰教。以姚彦章为左丞相,许德勋为右丞相,李铎为司徒,崔颖为司空,拓跋恒为仆射,张彦瑶、张迎判机要司。然管内官属皆称摄,惟朗、桂节度使先除后请命。恒本姓元,避殷父讳改焉。

'7'册礼使到达长沙,楚王马殷开始建国,他建立宫殿,设置百官,都和天子一样,有的稍变更一下名称,翰林学士叫文苑学士,知制诰叫知辞制,枢密院叫左右机要司,臣下称国王为殿下,国王下的命令称教令。任命姚彦章为左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