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部分 (第1/4页)

'9'丙午,葬孝武皇帝于景宁陵,庙号世祖。

'9'丙午(初九),在景宁陵将孝武帝安葬,庙号称为世祖。

'10'庚戌,尊皇太后日太皇太后,皇后日皇太后

'10'庚戌(十三日),刘子业尊祖母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母亲皇后王氏为皇太后。

'11'乙卯,罢南北二驰道,及孝建以来所改制度,还依元嘉。尚书蔡兴宗于都座慨然谓颜师伯曰:“先帝虽非盛德之主,要以道始终。三年无改,古典所贵。今殡宫始撤,山陵未远,而凡诸制度兴造,不论是非,一皆刊削,虽复禅代,亦不至尔。天下有识,当以此窥人。”师伯不从。

'11'乙卯(十八日),刘子业下令废掉南北御用大道,废除孝建年以来更改的规章制度,恢复元嘉时代的制度。吏部尚书蔡兴宗在都座,不禁感慨地对颜师伯说:“先帝虽然并不是品德极高的皇帝,总的说来他还始终没有离开正路。三年不改父亲的制度,这是古代经典认为难能可贵的事。如今,先帝的祭堂刚刚撤掉,还没有离开他的墓陵多远,那时所有的规章制度,不管它对错、好坏,就要一律削砍改变。虽然这是改朝换代,也不至于到如此地步。天下有识之士,可以据此判断一个人。”颜师伯不这样认为。

太宰义恭素畏戴法兴、巢尚之等,虽受遗辅政,而引身避事,由是政归近习。法兴等专制朝权,威行近远,诏敕皆出其手;尚书事无大小,咸取决焉,义恭与颜师伯但守空名而已。

太宰刘义恭平素一直害怕戴法兴、巢尚之等人,虽然他接受遗命辅佐朝政,但他总是退缩不愿多管政事。所以,大权实际上是握在皇帝身边的宠臣手里。戴法兴等人专权独断,威势使远近的人们都很害怕。皇帝的诏令、文告,一概出自他们之手。尚书事务,无论大小巨细,也都由他们全权决定。刘义恭和颜师伯实际上不过是守空名而已。

蔡兴宗自以职管铨衡,每至上朝,辄为义恭陈登贤进士之意,又箴规得失,博论朝政。义恭性挠,阿顺法兴,恒虑失旨,闻兴宗言,辄战惧无答。兴宗每奏选事。法兴、尚之等辄点定回换,仅有在者。兴宗于朝堂谓义恭、师伯曰:“主上谅暗,不亲万机;而选举密事,多被删改,复非公笔,亦不如是何天子意!”数与义恭等争选事,往复论执。义恭、法兴皆恶之。左迁兴宗新昌太守;既而以其人望,复留之建康。

吏部尚书蔡兴宗自认为自己的职权是管理铨选授官,所以,每到上朝时,他都要向刘义恭谈论举荐贤能人才的意思,又不时地检讨得失,多方议论朝政。刘义恭性格怯懦、屈从,对戴法兴极尽阿谀顺从,常常害怕不对他们的心思。他每次听蔡兴宗这么说,就吓得战战兢兢,不敢回答一句。蔡兴宗每次呈奏要任命的名单,戴法兴和巢尚之等人就圈圈点点、反复更换,很少能保住名单上所列的人选。蔡兴宗在朝堂上对刘义恭和颜师伯说:“主上正值守丧期间,不能亲自处理纷繁的朝政,而选任官员是朝廷秘密大事,可是,每次都要被删、涂改,涂改的笔迹又不是你们的,也不知这是不是天子的意思。”蔡兴宗多次跟刘义恭等争论任选官员的事情,来来回回各执己见。刘义恭和戴法兴等人都很讨厌他。于是,就把蔡兴宗贬到新昌任太守。不久,又因蔡兴宗声望太高,又把他留在建康。

'12'丙辰,追立何妃曰献皇后。

'12'丙辰(十九日),刘子业追封已去世的太子妃何令婉为献皇后。

'13'乙丑,新安王子鸾解领司徒。戴法兴等恶王玄谟刚严,八月,丁卯,以玄谟为南徐州刺史。

'13'乙丑(二十八日),新安王刘子鸾被解除司徒兼职。戴法兴等人讨厌王玄谟的刚毅严正,八月,丁卯(初一),任命王玄谟为南徐州刺史。

'14'王太后疾笃,使呼废帝。帝曰:“病人间多鬼,那可往!”太后怒,谓侍音:“取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宁馨儿!”己丑,太后殂。

'14'皇太后王宪病势严重,派人去叫废帝刘子业。废帝说:“病人房子里鬼多,我怎么能去。”王太后气得大怒,对身旁侍者说:“拿把刀来,剖开我肚子看看,我怎么会生出这种东西。”己丑(二十三日),王太后去世。

'15'九月,辛丑,魏主还平城。

'15'九月,辛丑(初五),北魏国主返回平城。

'16'癸卯,以尚书左仆射刘遵考为特进、右光禄大夫。

'16'癸卯(初七),刘宋朝廷任命尚书左仆射刘遵考为特进、右光禄大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