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部分 (第1/4页)

太子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号淘痛哭,悲痛欲绝,长孙无忌抹去眼泪,请求太子处理众事以安朝内外,太子不停地哀嚎,无忌说:“皇上将宗庙社稷交付给殿下,怎么能效法一般人只知道哭泣呢?”于是秘不发丧。庚午(二十七日),长孙无忌等人请求太子先回到皇宫,飞骑、精悍步兵及旧将领纷纷跟随。辛未(二十八日),太子进入京城;辞世的天子所用的马车,侍卫兵如同平时一样,继太子之后到达京城,安顿在两仪殿。任命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任侍中,任命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兼任中书令。壬申(二十九日),在太极殿发丧,宣示太宗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事,不可停下不办;平常琐细事务,委托给有关官署。诸王在外任都督、刺史的,都听凭他们前来奔丧,但濮王李泰不在奔丧的范围内。废止辽东的征战及各项土木工程。四方各部族在朝做官及来朝进贡的几百人,听说太宗死了,都失声痛哭,剪头发、用刀划脸、割耳朵等,流血满地。

六月,甲戌朔,高宗即位,赦天下。

六月,甲戌朔(初一),高宗李治即位,大赦天下。

'11'丁丑,以叠州都督李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

'11'丁丑(初四),任命叠州都督李世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

'12'先是,太宗二名,令天下不连言者勿避;至是,始改官名犯先帝讳者。

'12'先前,太宗“世民”二字,令天下不连在一起写的不用避讳;到了此时,开始更改犯先帝名讳的官名。

'13'癸未,以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无忌固辞知尚书省事,帝许之,仍令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癸巳,以李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13'癸未(初十),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门下二省事务。无忌执意辞退掌管尚书省,高宗答允,于是命他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癸巳(二十日),任命李世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14'阿史那社尔之破龟兹也,行军长史薛万备请因兵威说于阗王伏信入朝,社尔从之。秋,七月,己酉,伏信随万备入朝,诏入谒梓官。

'14'阿史那社尔打败龟兹后,行军长史薛万备请求借着军队威慑劝说于阗国王伏信入京朝见,社尔听从其意见。秋季,七月,己酉(初六),伏信随薛万备入朝,高宗下诏让他谒见太宗灵柩。

'15'八月,癸酉,夜,地震,晋州尤甚,压杀五千余人。

'15'八月,癸酉(初一),夜里,发生地震,晋州震情尤其严重,死五千多人。

'16'庚寅,葬文皇帝于昭陵,庙号太宗。阿史那社尔、契何力请杀身殉葬,上遣上谕以先旨不许。蛮夷君长为先帝所擒服者颉利等十四人,皆琢石为其像,刻名列于北司马门内。

'16'庚寅(十八日),安葬太宗皇帝于昭陵,庙号太宗。阿史那社尔、契何力请求自杀殉葬,高宗派人告诉他们先帝遗旨不允许。被太宗擒获归服的各部族首领颉利等十四人,都雕刻他们的石人像,并刻上名字排列在北司马门内。

'17'丁酉,礼部尚书许敬宗奏弘农府君庙应毁,请藏主于西夹室,从之。

'17'丁酉(二十五日),礼部尚书许敬宗奏请应毁掉弘农府君庙,请将供奉的神主藏在太庙的西夹室,高宗依准。

'18'九月,乙卯,以李为左仆射。

'18'九月,乙卯(十三日),任命李世为尚书左仆射。

'19'冬,十月,以突厥诸部置舍利等五州隶云中都督府,苏农等六州隶定襄都督府。

'19'冬季,十月,在突厥各部设置舍利等五州隶属于云中都督府,苏农等六州隶属定襄都督府。

'20'乙亥,上问大理卿唐临系囚之数,对曰:“见囚五十余人,唯二人应死。”上悦。上尝录系囚,前卿所处者多号呼号称冤,临所处者独无言。上怪问其故。囚曰:“唐卿所处,本自无冤”。上叹息良久,曰:“治狱者不当如是邪!”

'20'乙亥(初四),高宗询问大理寺卿唐临在押的囚犯数目,答道:“现关押五十多人,只有二人应当处死。”高宗听后十分高兴。高宗曾亲自讯问犯人的罪状,前任大理寺卿处置过的犯人多大声喊冤。唐临处置的犯人却不发一言。高宗感到奇怪,问他们是何原因。犯人们说:“唐临判处的,本来就无冤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