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部分 (第1/4页)

娄师德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仍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怀抚吐蕃降者。

娄师德任天兵军副大总管,仍充任陇右诸军大使,专门掌管安抚投降的吐蕃人。

'13'太后春秋高,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壬寅,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

'13'太后年纪大了,恐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氏诸王等不能相容。壬寅(十八日),命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和武攸暨等拟定互不伤害的誓词,在明堂向天地立誓,并将誓词铭刻在铁契上,收藏于史馆中。

'14'秋,七月,命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代会稽王武攸望。

'14'秋季,七月,朝廷命令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接替会稽王武攸望。

'15'丙辰,吐谷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内附。

'15'丙辰(初四),吐谷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归附唐朝。

'16'八月,癸巳,突骑施乌质勒遣其子遮弩入见。遣侍御史元城解琬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

'16'八月,癸巳(十二日),突骑施乌质勒派遣他儿子遮弩前来朝见,朝廷派遣侍御史元城人解琬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

'17'制:“州县长吏,非奉有敕旨,毋得擅立碑。”

'17'太后命令:“州县长官,没有奉君主的命令,不得擅自立碑。”

'18'内史王及善虽无学术,然清正难夺,有大臣之节。张易之兄弟每侍内宴,无复人臣礼;及善屡奏以为不可。太后不悦,谓及善曰:“卿既年高,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及善因称病,谒假月余;太后不问。及善叹曰:“岂有中书令而天子可一日不见乎!事可知矣!”乃上疏乞骸骨,太后不许。庚子,以及善为文昌左相,太子宫尹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仍并同凤阁鸾台三品。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杨再思罢为左台大夫。丁未,相王兼检校安北大都护。以天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

'18'内史王及善虽然没有学问,但清廉正直坚定,有大臣的气节。张易之兄弟每次陪侍太后在宫内宴钦,无视作为臣下应遵循的礼仪,王及善一再上奉认为不能这样。太后不高兴,对王及善说:“你年事已高,不宜于再陪侍游乐宴钦,只要检查所掌管的官署就可以了。”王及善因此声称有病,请假一个多月,太后也不过问。王及善感叹说:“哪有天子一日可以不见中书令的呢!其他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于是上疏请求退休,太后没有批准。庚子(十九日),朝廷任命王及善为文昌左相,太子宫尹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仍一并任同凤阁鸾台三品。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杨再思被罢免为左台大夫。丁未(二十六日),相王兼检校安北大都护。朝廷任命天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

'19'纳言、陇右诸军大使娄师德薨。

'19'纳言、陇右诸军大使娄师德去世。

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沉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窥其际也。”是时罗织纷纭,师德久为将相,独能以功名终,人以是重之。

娄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多年,谦恭勤奋,毫不懈怠,百姓和夷族都安定。他秉性朴实稳重,宽洪大量,狄仁杰入朝任宰相,实际上是他推荐的;而狄仁杰不知道,心里很轻视娄师德,一再排挤他到外地。太后发觉后,曾问狄仁杰:“娄师德有道德才能吗?”回答说:“作为将领能谨慎守卫边疆,是否有道德才能我不知道。”太后又说:“娄师德善于识别人才吗?”回答说:“我曾经与他同事,没有听说他善于识别人才。”太后说:“朕所以知道你,便是由于娄师德的推荐,他也可以称得上是善于识别人才了。”狄仁杰退出后,感叹说:“娄公有盛德,我受到他的包涵宽容已经很久了,我看不到他盛德的边际。”当时罗织罪名的风气很盛,娄师德长期担任将领和宰相,却能以功成名就告终,人们因此敬重他。

'20'戊申,以武三思为内史。

'20'戊申(二十七日),朝廷任命武三思为内史。

'21'九月,乙亥,太后幸福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