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部分 (第1/4页)

后,李晟才对他们说:“以往可不是我要拒绝你们的意见。我听说过,金木水火土五星早出与晚出都没有准儿,万一火星再次来靠近木星,我军就会不战自溃了。”大家都向他认错说:“这些道理不是我们所能看得透的!”

'10'朱将奔吐蕃,其众随道散亡,比至泾州,才百余骑。田希鉴闭城拒之,谓之曰:“汝之节,吾所授也。奈何临危相负!”使焚其门;希鉴取节投火中曰:“还汝节!”众皆哭。泾卒遂杀姚令言,诣希鉴降。独与范阳亲兵及宗族、宾客北趣驿马关;宁州刺史夏侯英拒之。至彭原西城屯,其将梁庭芬射坠坑中,韩等斩之,诣泾州降。源休、李子平奔凤翔,李楚琳斩之,皆传首行在。

'10'朱准备逃奔吐蕃,他的部众沿途散失流亡,及至来到泾州时,剩下骑兵才一百余人。田希鉴关闭城门,不让他进城,朱对他说:“你的节度使的旌节,乃是我授给你的,你怎么能够在我面临危难时,便辜负了我呢!”他让人去烧掉泾州城门,田希鉴取出旌节,丢在火中说:“还你旌节!”朱的部众都哭了起来。于是泾州士兵杀了姚令言,到田希鉴那里投降。朱独自与范阳亲兵及其本宗族人和幕府宾客向北奔向驿马关,宁州刺史夏侯英拒绝让他通过。到彭原县西城屯时,朱将领梁庭芬将他射落到土坑之中,韩等人斩杀了朱,前往泾州归降。源休、李子平逃奔凤翔,李楚琳将他们斩杀了。他们的头颅,全都被传送到行在。

'11'上命陆贽草诏赐浑,让他查找在奉天时失散了的裹头内人。贽上奏,以为:“巨盗始平,疲瘵之民,疮痍之卒,尚未循拊,而首访妇人,非所以副惟新之望也。谋始尽善,克终已稀;始而不谋,终则何有!所赐诏,未敢承旨。”上遂不降诏,竟遣中使求之。

'11'德宗命令陆贽起草诏书赐给浑,使访求奉天所失散了裹头内人。陆贽进上奏章认为:“大盗刚刚平定,对疲困病苦的人民和遭受创伤的士兵还没有抚慰,反而首先查找宫中妇女,这是不符合人们刷新政治的愿望的。能够将事业的开端谋划得尽善尽美,同时能够取得完美的结局的例子是为数不多的,如果连事业的开端都不曾为之谋划,还有什么结局可言!陛下赐给浑的诏书,我不敢接旨草拟。”于是,德宗不再下诏,但还是派遣中使去寻找传令宫女。

乙巳,诏吏部侍郎班宠充宣慰使,劳问将士,抚慰蒸黎。

乙巳(初六),德宗颁诏命令吏部侍郎班宏充任宣慰使,前去慰劳将士,安抚百姓。

丙午,李晟斩文武官受朱宏任者崔宣、洪经纶等十余人;又表守节不屈者刘乃、蒋等。

丙午(初七),李晟斩掉文武官员中受到朱宠信与任用的崔宣、洪经纶等十余人,又表奏恪守臣节、不肯屈敌的刘、蒋等人。

己酉,以李晟为司徒、中书令,骆元光、尚可孤各迁官有差。以检校御史中丞田希鉴为泾原节度使。

己酉(初十),德宗任命李晟为司徒、中书令,骆元光、尚可孤各自升官不等,还任命检校御史中丞田希鉴为泾原节度使。

'12'诏改梁州为兴元府。

'12'德宗颁诏将梁州改称为兴元府。

'13'甲寅,以浑为侍中,韩游、戴休颜各迁官有差。

'13'甲寅(十五日),德宗任命浑为侍中,韩游、戴休颜各自升官不等。

'14'朱之败也,李忠臣奔樊川,擒获,丙辰,斩之。

'14'朱战败时,李忠臣逃奔樊川,官军擒获了他,丙辰(十七日),将他斩杀。

'15'上问陆贽:“今至凤翔有迎驾诸军,形势甚盛,欲因此遣人代李楚琳,何如?”贽上奏,以为:“如此则事同胁执,以言乎除乱则不武,以言乎务理则不诚,用是时巡,后将安入!议者或谓之权,臣窃未谕其理。夫权之为义,取类权衡,今辇路所经,首行胁夺,易一帅而亏万乘之义,得一方而结四海之疑,乃是重其所轻而轻其所重,谓之权也,不亦反乎!以反道为权,以任数为智,君上行之必失众,臣下用之必陷身,历代之所以多丧乱而长奸邪,由此误也。不如奠枕京邑,征授一官,彼喜于恩宥,将奔走不暇,安敢辄有旅拒,复劳诛锄哉!”

'15'德宗询问陆贽说:“如今开到凤翔的,有迎驾各军,声势甚为盛在,大,我打算借此机会派人将李楚琳替代下来,你看怎么样?”陆贽进上奏章认为:“如果这样做,事情就如同胁迫拘捕,将这种做法说成清除变乱那是并不能显示威武的,说成是务求政治修明那是并不能表明诚意的,若将此作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