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部分 (第1/4页)

'17'谏议大夫韦绶兼任太了侍读,往往拿珍贵的食品请太子吃,又说些诙谐逗趣的话取悦太子。宪宗得知了这一消息,丁未(十八日),便免除了韦绶太子侍读的职务,不久,又将他斥逐为虔州刺史。韦绶是京兆人。

'18'吴元济见其下数叛,兵势日蹙,六月,壬戌,上表谢罪,愿束身自归。上遣中使赐诏,许以不死;而为左右及大将董重质所制,不得出。

'18'吴元济看到部下屡次背叛自己,军事形势日益紧迫,六月,壬戌(初四),他上表认罪,表示愿意亲自回朝投案。宪宗派遣中使向他颁赐诏书,答应可以免他一死。然而,吴元济被自己的亲信和大将董重质等人所控制,无法离开蔡州。

'19'秋,七月,大水,或平地二丈。

'19'秋季,七月,发生了严重的水灾,有些地区平地水深两丈。

'20'初,国子祭酒孔为华州刺史,明州岁贡蚶、蛤、淡菜,水陆递夫劳费,奏疏罢之。甲辰,岭南节度使崔永薨,宰相奏拟代咏者数人,上皆不用,曰:“顷有谏进蚶、蛤、淡菜者为谁,可求其人与之。”庚戌,以为岭南节度使。

'20'当初,国子祭酒孔担任华州刺史,明州每年进贡蚶子、蛤蜊、淡菜等,水陆长途转运的人夫既劳苦,又多耗费,孔奏请免除这项进贡。甲辰(十七日),岭南节度使崔咏去世,宰相上奏了所拟定的几个代替崔咏的人选,宪宗一概不用,还说:“不久前有一个劝阻进献蚶子、哈蜊和淡菜的人是谁啊,可以找到此人,就将崔咏的职务交给他吧!”庚戌(二十三日),宪宗任命孔为岭南节度使。

'21'诸军讨淮、蔡,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上问之,对曰:“臣请自往督战。”乙卯,上复谓度曰:“卿真能为朕行乎!”对曰:“臣誓不与此贼俱生。臣比观吴元济表,势实窘蹙,但诸将心不壹,不并力迫之,故未降耳。若臣自诣行营,诸将恐臣夺其功,必争进破贼矣。”上悦,丙戌,以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又以户部侍郎崔群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下,度以韩弘已为都统,不欲更为招讨,请但称宣慰处置使;仍奏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判官、书记,皆朝廷之选,上皆从之。度将行,言于上曰:“臣若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上为之流涕。

'21'诸军讨伐淮西蔡州,历时四年,没有攻克,物资转运使人们疲惫不堪,以至于有些百姓只好用驴来耕种田地。宪宗也为此忧虑,便就此事询问宰相。李逢吉等人争着说军中士气低落,财物消耗已尽,意思是打算停止用兵。唯独裴度一言不发,宪宗征求他的意见,他回答说:“我请求亲自前去督战。”乙卯(二十八日),宪宗又对裴度说:“你果真能够为朕去走一遭吧?”裴度回答说:“我发誓不与这些贼人一起生存。近日我看了吴元济的奏表,他面临的形势实在已经窘困紧迫,但是各将领心不齐,不能够合力紧逼他,所以他还没有降顺。如果我亲自前往行营,各将领惟恐我夺去他们的功劳,肯定争先进军破敌了。”宪宗大悦,丙戌(疑误),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还充任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同时任命户部侍郎崔群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书下达后,裴度因韩弘已经出任都统,不打算再担当招讨使,请求只称宣慰处置使。他还奏请由刑部侍郎马总担任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担任彰义行军司马,叛官、书记等职,都由朝廷选派,宪宗全部依从了他。在将要启程时,裴度对宪宗说:“倘若贼人覆灭了,我不久就会前来朝见陛下;倘若贼人尚在,我就不会回到朝廷中来。”宪宗听得此言,不禁流下了眼泪。

八月,庚申,度赴淮西,上御通化门送之。右神武将军张茂和,茂昭弟也,尝以胆略自炫于度;度表为都押牙,茂和辞以疾,度奏请斩之。上曰:“此忠顺之门,为卿远贬。”辛酉,贬茂和永州司马。以嘉王傅高承简为都押牙。承简,崇文之子也。

八月,庚申(初三),裴度前往淮西,宪宗驾临通化门为他送行。右神武将军张茂和是张茂昭的弟弟,曾经在裴度面前夸耀自己的胆识才略,斐度上表请求任命他为都押牙。张茂和以身染疾病推辞,裴度上奏请求将他斩杀。宪宗说:“此人出于忠心顺命的人家,朕为你将他贬官到远方吧。”辛酉(初四),宪宗将张茂和贬为永州司马,任命嘉王傅高承简为都押牙。高承简是高崇文的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