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部分 (第1/4页)

十二月,癸亥,以光禄大夫王球为仆射。戊辰,以始兴王浚为扬州刺史。时浚尚幼,州事悉委后军长史范晔、主簿沈璞。晔,泰之子;璞,林子之子也。晔寻迁左卫将军,以吏部郎沈演之为右卫将军,对掌禁旅;又以庾炳之为吏部郎,俱参机密。演之,劲之曾孙也。

十二月,癸亥(初九),文帝任命光禄大夫王球为仆射。戊辰(十四日),任命始兴王刘浚为扬州刺史。当时刘浚年纪幼小,州里具体事务全部委派给后军长史范晔和主簿沈璞。范晔是范泰的儿子;沈璞是沈林子的儿子。不久,范晔提升为左卫将军。同时朝廷任命吏部郎沈演之为右卫将军,共同掌理皇家禁军。文帝还任命庾炳之为吏部郎,都参与处理朝廷机要。沈演之是沈劲的曾孙。

晔有隽才,而薄情浅行,数犯名教,为士流所鄙。性躁竞,自谓才用不尽,常怏怏不得志。吏部尚书何尚之言于帝曰:“范晔志趋异常,请出为广州刺史;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钺,钺亟行,非国家之美也。”帝曰:“始诛刘湛,复迁范晔,人将谓卿等不能容才,朕信受谗言;但共知其如此,无能为害也。”

范晔富有才干,却轻薄放荡,多次触犯礼教人伦规范,受到士大夫们的鄙视。他热中名利,急于进取,自以为才能无法充分发挥,常常闷闷不乐。吏部尚书何尚之对文帝说:“范晔野心太大,志趣与常人不同,应该派他出去担任广州刺史。如果留在朝廷,一旦犯下罪行,就不能不诛灭。不断诛杀,不是国家的好事。”文帝说:“刚杀了刘湛,又把范晔赶出京师,别人会议论你们不能包容有才能的人,说我听信谗言。只要我们都知道范晔的问题,他就不能为害朝廷了。”

'19'是岁,魏宁南将军王慧龙卒,吕玄伯留守其墓,终身不去。

'19'本年,北魏宁南将军王慧龙去世。吕玄伯留守他的墓园,终身不肯离去。

'20'魏主欲以伊为尚书,封郡公,辞曰:“尚书务殷,公爵至重,非臣年少愚近所宜膺受。”帝问其所欲,对曰:“中、秘二省多诸文士,若恩矜不已,请参其次。”帝善之,以为中护军将军、秘书监。

'20'北魏国主拓跋焘打算任命伊为尚书,封郡公。伊辞让说:“尚书职务繁忙重要,公爵地位崇高,不是象我这样的年少愚鲁的臣属所能胜任的。”拓跋焘问他想担任什么职位?伊回答说:“中书省、秘书省中的官员大多是文士,如果承蒙赏赐的话,请允许我参加他们的行列。”拓跋焘欣然同意,就任命他为中护军将军、秘书监。

'21'大秦王杨难当复称武都王。

'21'自称为大秦王的氐王杨难当,又恢复旧号,称武都王。

十八年(辛巳、441)

十八年(辛巳,公元441年)

'1'春,正月,癸卯,魏以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

'1'春季,正月,癸卯(二十日),北魏朝廷任命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

'2'彭城王义康至豫章,辞刺史,甲辰,以义康都督江、交、广三州诸军事。前龙骧参军巴东扶令育诣阙上表,称:“昔袁盎谏汉文帝曰:‘淮南王若道路遇霜露死,陛下有杀弟之名。’文帝不用,追悔无及。彭成王义康,先朝之爱子,陛下之次弟,若有迷谬之愆,正可数之以善恶,导之以义方,柰何信疑似之嫌,一旦黜削,远送南垂!草莱黔首,皆为陛下痛之。庐陵往事,足为龟鉴。恐义康年穷命尽,奄忽于南,臣虽微贱,窃为陛下羞之。陛下徒知恶枝之宜伐,岂知伐枝之伤树!伏愿亟召义康返于京甸,兄弟协和,群臣辑睦,则四海之望塞,多言之路绝矣。何必司徒公、扬州牧然后可以置彭城王哉。若臣所言于国为非,请伏重诛以谢陛下。”表奏,即收付建康狱,赐死。

'2'刘宋彭城王刘义康抵达豫章,辞去江州刺史的职务。甲辰(二十一日),文帝任命刘义康为都督江、交、广三州诸军事。前龙骧将军、巴东人扶令育前往皇宫,呈上奏章,说:“当年袁盎劝阻汉文帝说:‘淮南王刘长如果在路上遇到风霜而死,陛下有杀弟的罪名。’汉文帝没有接受,后悔也来不及了。彭城王刘义康是先帝钟爱的儿子,是陛下的二弟。如果一时糊涂犯了错误,陛下可以用善恶的标准责备他,用道义来引导他,怎么可以相信未加证实的嫌疑,一日之间被罢官黜爵,贬谪到南方边陲!荒野小民,都为陛下痛心。庐陵王被迁被杀的往事,足以引为借鉴。深恐刘义康一旦不幸丧命,死在南方,我虽然身份低微卑贱,也暗为陛下羞惭。陛下只知坏掉的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