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伤心,不敢不尽死!”书奏,上使侍御史收缚辅,系掖庭秘狱,群臣莫知其故。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琅邪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曰:“窃见刘辅前以县令求见,擢为谏大夫,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当圣心者,故得拔至于此;旬月之间,收下秘狱。臣等愚以为辅幸得托公族之亲,在谏臣之列,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独触忌讳,不足深过。小罪宜隐忍而已,如有大恶,宜暴治理官,与众共之。今天心未豫,灾异屡降,水旱迭臻,方当隆宽广问,褒直尽下之时也,而行惨急之诛于谏争之臣,震惊群下,失忠直心。假令辅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同姓近臣,本以言显,其于治亲养忠之义,诚不宜幽囚于掖庭狱。公卿以下,见陛下进用辅亟而折伤之暴,人有惧心,精锐销,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听,广德美之风!臣等窃深伤之,惟陛下留神省察!”上乃徙辅系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

'2'成帝想封赵飞燕为皇后,但皇太后嫌她出身太微贱,从中阻拦。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任侍中,多次往来于东宫,为成帝传话。经过一年多,才得到太后的旨意,予以允许。夏季,四月,乙亥(十五日),成帝先封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谏大夫、河间人刘辅上书说:“往昔武王、周公承顺天地,因而有白鱼入王舟、火焰变乌鸦的祥瑞,然而君臣仍然心怀恭敬和恐惧,脸为变色,互相戒勉。何况现在正处末世,没有太子降生的福气,却屡次遭受上天降威震怒的变异呢!虽然日夜自责检讨,改过易行,敬畏天命,思念祖宗大业,精选品德高尚的家族,从中稽考挑选窈窕淑女,以承奉宗庙,顺从神灵之心,满足天下人的希望,然而要想有生子生孙的福气,仍然恐怕太晚!可是陛下现在却放纵情欲,倾心迷恋卑贱之女,想让这样的女子作天下之母,既不畏于天,又不愧于人,陛下的迷惑,没有比现在更大的了!俚语说:‘腐木不可用做梁柱,婢女不可成为主人。’上天和人民都不赞成的事情,必然有祸而无福,这是街市小民和路人都懂得的道理,朝廷却没有人肯说一句话,我为此痛心,不敢不冒死劝谏。”奏章上去后,成帝派侍御史逮捕了刘辅,囚禁在宫廷秘密监狱里。群臣都不知道他被捕的原因。当时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琅邪人师丹、太中大夫谷永,都上书说:“我们看到刘辅从前以县令的身份求见陛下,被陛下擢升为谏大夫,这说明他的话必具卓异的见识,正好深合圣心,所以才能够被提拔到这样的地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突然被逮捕,关押在秘密监狱。我们愚昧地认为,刘辅有幸为皇族宗亲之一,位列谏臣。他新近才从下面的县邑来到,不懂朝廷规矩,独自触犯了陛下的忌讳,不足以深加追究。若是小罪,陛下还是应该隐忍一下;如有大罪,就应公开揭露,让司法官吏去查办,使大家都知道他的罪恶。现在天心不悦,屡降灾异,水旱迭至。正处在应该施恩宽容,广求建议,褒奖直言,使臣下尽言的时候,却对谏诤之臣施以惨痛激烈的处罚,使群臣震惊,丧失尽忠直言之心。假如刘辅不是因直言获罪,罪名又不公布,那么就不能使天下家喻户晓。刘辅是同姓近臣,本因直言而获显达,从管理亲族、培养忠良的意义上说,实在不该把他幽禁在宫廷监狱。公卿及以下官员,见陛下很快地擢升任用刘辅,又迅速加以摧折,人人怀有恐惧之心,精气顿销,锐气减弱,不敢为国尽忠直言了。这就不能显示出陛下具有虞舜倾听直谏的贤德,也不能推广美好的道德风范。我们深深为崐此痛心,希望陛下留意考察!”成帝于是把刘辅转移到共工狱,减免死罪,判处做三年苦工的“鬼薪”徒刑。

'3'初,太后兄弟八人,独弟曼早死,不侯;太后怜之。曼寡妇渠供养东宫,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其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因折节为恭俭,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陈汤等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太后又数以为言。五月,乙未,封莽为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者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