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部分 (第1/4页)

时胆怯无勇,而侵掠百姓时却凶狠残暴。他们在地方钳制和欺凌节度使,在朝廷凌辱宰相,败坏法纪,搅乱朝政。他们倚仗掌握军权的威势,在朝廷挟制皇帝上,同时,又假借皇上的诏令,对下驾驭百官和藩镇,心怀叵测,伺机而动,牟取私利,却毫无忠义之心去为国家赴难而死的节义。朝政弄到这个地步,难道是古代的圣王所倡导的用文武功治理天下的本意吗?”又说:“我并非不知道自己毫无顾忌地抨击宦官后,必然遭受他们的打击报复,即使皇上采纳我的意见,我也难免被迫害致死。只是由于痛感国家面临危机,百姓身处水深火热,因此,岂能眼看着这些丑恶的现象,为了牟取陛下的一官半职,而不闻不问呢?”

'3'闰月,丙戌朔,史宪诚奏遣其子副大使唐、都知兵马使亓志绍将兵二万五千趣德州讨李同捷。时宪诚欲助问捷,唐泣谏,且请发兵讨之;宪诚不能违。

'3'闰三月,丙戌朔(初一),史宪诚上奏朝廷说,他已派遣儿子、魏博节度副大使史唐、都知兵马使亓志绍率领二万五千人前往德州,讨伐李同捷。当时,史宪诚本想援助李同捷,史唐一边哭泣,一边劝阻,请求遵循朝廷命令,发兵讨伐。史宪诚无言拒绝,只好同意。

'4'甲午,贤良方正裴休、李、李甘、杜牧、马植、崔、王式、崔慎由等二十二人中第,皆除官。考官左散骑常侍冯宿等见刘策,皆叹服,而畏宦官,不敢取。诏下,物论嚣然称屈。谏官、御史欲论奏,执政抑之。李曰:“刘下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乃上疏,以为:“所对策,汉、魏以来无与为比。今有司以指切左右,不敢以闻,恐忠良道穷,纲纪遂绝。况臣所对不及远甚,乞回臣所授以旌直。”不报。由是不得仕于朝,终于使府御史。牧,佑之孙;植,勋之子;式,起之子;慎由,融之玄孙也。

'4'甲午(初九),参加贤良方正科考试的考生裴休、李、李甘、杜牧、马植、崔、王式、崔慎由等二十二人应试中选,都被授予官职。担任考官的左散骑常侍冯宿等人看到刘的对策后,都赞叹不绝,十分佩服他的才能和胆识,但由于惧怕宦官,而不敢录取。朝廷录取的诏书宣布后,舆论哗然,都认为刘被冤屈。谏官和御史台官员打算上奏反映,被当权宰相所制止。考生李说:“刘落选,而我们却中举了,能不感到厚颜无耻吗?”于是上疏,认为:“刘对策的水平,自从汉和魏以来,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比。现在,考官考虑到刘的对策抨击陛下左右的亲信宦官,不敢把他的对策上报陛下,我担心这样一来,忠正贤良的读书人今后入仕做官再无指望,朝廷的法纪至此荡然无存。况且我的对策远不如刘,请求朝廷把授予我的官职转授给刘,作为对他的表彰。”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刘一直未能在朝廷任职,到他去世为止,都在藩镇担任幕僚。杜牧是杜佑的孙子;马植是马勋的儿子;王式是王起的儿子;崔慎由是崔融的玄孙。

'5'夏,六月,晋王普薨;辛酉,谥悼怀太子。

'5'夏季,六月,晋王李普去世。辛酉(初七),朝廷追赠谥号为悼怀太子。

'6' 初,萧太后幼去乡里,有弟一人;上即位,命福建观察使求访,莫知所在。有茶纲役人萧洪,自言有姐流落,商人赵缜引之见太后近亲吕璋之妻,亦不能辩,与之俱见太后。上以为得真舅,甲子,以为太子洗马。

'6'当初,唐文宗的母亲萧太后从小离开故乡,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文宗即位后,命福建观察使为太后寻找弟弟,福建观察使报告说,已不知下落。有一个给茶商当役夫的人名叫萧洪,自称有一个姐姐流落他乡,不知去向。商人赵缜把萧洪引见给萧太后的亲戚吕璋的妻子,吕璋的妻子无法辨别真假,于是,带他一起去见萧太后。文宗便以为萧洪就是自己的真舅舅,甲子(初十),任命萧洪为太子洗马。

'7'峰州刺史王升朝叛;庚辰,安南都护武陵韩约讨斩之。

'7'峰州刺史王升朝叛乱。庚辰(二十六日),安南都护、武陵县人韩约出兵讨伐,把王升朝斩首。

'8'王庭凑阴以兵及盐粮助李同捷,上欲讨之;秋,七月,甲辰,诏中书集百官议其事。宰相以下莫敢违,卫尉卿殷侑独以为:“廷凑虽附凶徒,事未甚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已巳,下诏罪状廷凑,命邻道各严兵守备,听其自新。

'8'王庭凑暗地里援助李同捷兵器、食盐和粮食,唐文宗打算讨伐王庭凑。秋季,七月;甲辰(二十日),文宗下诏,命中书门下召集百官商议讨伐王庭凑的事。宰相和百官都无人敢有违抗,只有卫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