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部分 (第1/4页)

'33'甲寅(初九),后梁太祖任命平卢节度使韩建守为司徒、同平章事。

'34'武贞节度使雷彦恭会楚兵攻江陵,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引兵屯公安,绝其粮道;彦恭败,楚兵亦走。

'34'武贞节度使雷彦恭会同楚兵进攻江陵,荆南节度使高季昌率失驻扎公安,断绝他们的粮道。雷彦恭被打败,楚兵也退走了。

'35'刘守光既囚其父,自称卢龙留后,遣使请命。秋,七月,甲午,以守光为卢龙节度使、同平章事。

'35'刘守光囚禁他的父亲刘仁恭以后,自称卢龙留后,派遣使者请求任命。秋季,七月甲午(十九日),后梁太祖任命刘守光为卢龙节度使、同平章事。

'36'静海节度使曲裕卒,丙申,以其子权知留后颢为节度使。

'36'静海节度使曲裕去世。丙申(二十一日),后梁太祖任命他的儿子权知留后曲颢为静海节度使。

'37'雷彦恭攻岳州,不克。

'37'武贞节度使雷彦恭攻打岳州,没有攻克。

'38'丙午,赐河南尹张全义名宗。

'38'八月丙午(初一),后梁太祖赐河南尹张全义名宗。

'39'辛亥,以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楚王殷兼武昌节度使,各充本道招讨制置使。

'39'辛亥(初六),后梁太祖任命吴越王钱兼淮南节度使、楚王马殷兼武昌节度使,各充本道招讨制置使。

'40'晋周德威壁于高河,康怀贞遣亲骑都头秦武将兵击之,武败。

'40'晋周德威在高河扎营,康怀贞派遣亲骑都头秦武率兵攻击,秦武战败。

丁巳,帝以亳州刺史李思安代怀贞为潞州行营都统,黜怀贞为行营都虞候。思安将河北兵西上,至潞州城下,更筑重城,内以防奔突,外以拒援兵,谓之夹寨。调山东民馈军粮,德威日以轻骑抄之,思安乃自东南山口筑甬道,属于夹寨。德威与诸将互往攻之,排墙填堑,一昼夜间数十发,梁兵疲于奔命。夹寨中出刍牧者,德威辄抄之,于是梁兵闭壁不出。

丁巳(十二日),后梁太祖任命亳州刺史李思安代康怀贞为潞州行营都统,贬康怀贞为行营都虞候。李思安率领河北军队西上,到达潞州城下,又修筑二重城垣,内防奔突,外拒援兵,叫作夹寨。调发山东百姓输送军粮,周德威天天派出轻骑兵抄劫,李思安于是从东南山口修筑甬道,与夹寨连接。周德威与各位将领交替前去攻击,推倒垣墙,填平壕沟,一昼夜间出数十次,后梁兵防备不暇,疲于奔命。夹寨中有出来割草放牧的,周德威就抄劫他们,于是后梁兵紧闭营垒不出。

'41'九月,雷彦恭攻涔阳、公安,高季昌击败之。彦恭贪残类其父,专以焚掠为事,荆、湖间常被其患;又附于淮南。丙申,诏削彦恭官爵,命季昌与楚王殷讨之。

'41'九月,武贞节度使雷彦恭进攻涔阳、公安,荆南节度使高季昌把他打败。雷彦恭贪婪残暴像他的父亲雷满,专以焚烧抢掠为事业,荆、湖间经常受他祸害;又依附于淮南。丙申(二十二日),后梁太祖诏令削夺雷彦恭的官爵,命令高季昌会同楚王马殷讨伐他。

'42'蜀王会将佐议称帝,皆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者也!”冯涓独献议请以蜀王称制,曰:“朝兴则未爽称臣,贼在则不同为恶。”王不从,涓杜门不出。王用安抚副使、掌书记韦庄之谋,帅吏民哭三日;已亥,即皇帝位,国号大蜀。辛丑,以前东川节度使兼侍中王宗佶为中书令,韦庄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阆州防御史唐道袭为内枢密使。庄,见素之孙也。

'42'蜀王王建会同部将僚佐商议称帝,都说:“大王虽然忠于唐室,但唐室已经灭亡了,这就是所说的‘上天授与不取’了!”冯涓独自进献意见请以蜀王代行皇帝事,说:“这样做,唐朝复兴就没有丧失臣节,贼子存在就没有一起作恶。”王建没有听从,冯涓闭门不出。王建采用安抚副使、掌书记韦庄的计谋,率领官吏、百姓哭三日。已亥(二十五日),即皇帝位,国号大蜀。辛丑(二十七日),任命前东川节度使兼侍中王宗佶为中书令,韦庄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阆州防御唐道袭为内枢密使。韦庄是天宝末年宰相韦见素的孙子。

蜀王虽目不知书,好与书生谈论,粗晓其理。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

前蜀国主王建虽然目不知书,但喜好与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