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部分 (第1/4页)

喝人血,姬妾们常常刺破手臂流血让他吸吮;婢仆者有些小过失,或者挖目,或者刀割、火灼;夏氏无法忍受他的残酷,奏请离婚去当尼姑。

'13'乙丑,加宋王从厚兼中书令。

'13'乙丑(十五日),加封宋王李从厚兼任中书令。

'14'东川节度使董璋会诸将谋袭成都,皆曰必克;前陵州刺史王晖曰:“剑南万里,成都为大,时方盛夏,师出无名,必无成功。”孟知祥闻之,遣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将三千人诣汉州之。

'14'东川节度使董璋聚会众将谋议袭击成都,众将都说一定能够攻克;前陵州刺史王晖说:“剑南万里地方,以成都为大郡,现在又正当盛夏,师出无名,一定不能成功。”孟知祥听说董璋来袭,派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统领三千人马到汉州侦察。

璋入境,破白杨林镇,执戍将武弘礼,声势甚盛,知祥忧之,赵季良曰:“璋为人勇而无恩,士卒不附,城守则难克,野战则成擒矣。今不守巢穴,公之利也。璋用兵精锐皆在前锋,公宜以羸兵诱之,以劲兵待之,始虽小衄,后必大捷。璋素有威名,今举兵暴至,人心危惧,公当自出御之,以强众心。”赵廷隐以季良言为然,曰:“璋轻而无谋,举兵必败,当为公擒之。”辛巳,以廷隐为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将三万人拒之。

董璋进入西川境内,攻破白杨林镇,抓住守将武弘礼,声势很盛,孟知祥担忧,赵季良说:“董璋为人勇猛而没有恩德,士兵心中不依附他,如果他据城固守,就难以攻克,如果进行野战,就容易擒获他了。现在,他不守自己的巢穴,对您是有利的。董璋用兵,精锐都放在前锋,您应用弱兵引诱他,用强兵等待他,开始虽然要有小挫折,最后必然取得大胜利。董璋素来以威武扬名,现在他兴兵骤至,人心害怕,您应当亲自出战去抗御他,来加强兵众的斗志。”赵廷隐认为赵季良的话说得对,也说:“董璋轻率而没有谋略,他举兵必然要失败,我应当为您把他捉住。”辛巳(二十九日),任赵廷隐为行营马步军都部署,统领三万人抗拒董璋。

五月,壬午朔,廷隐入辞。董璋檄书至,又有遗季良、廷隐及李肇书,诬之云,季良、廷隐与己通谋,召己令来。知祥以书授廷隐,廷隐不视,投之于地,曰:“不过为反间,欲令公杀副使与廷隐耳。”再拜而行。知祥曰:“事必济矣。”肇素不知书,视之,曰:“璋教我反耳。”囚其使者,然亦拥众为自全计。

五月,壬午朔(初一),赵廷隐来辞别孟知祥。董璋的兴兵文书送到成都,还有给赵季良、赵廷隐及李肇的信,信中造谣说,赵季良、赵廷隐和他自己通同设谋,招唤他来攻西川。孟知祥把来信交给赵廷隐,赵廷隐根本不看,投掷于地,说道:“不过是施行反间之计,要使令公杀节度副使和廷隐而已。”便向孟知祥郑重地道别登程了。孟知祥说:“事情一定能够成功。”李肇素来不认识字,一看来信,便说:“董璋教我反叛哟。”把董璋派里的使者囚禁起来,然而也调集兵马做了自我保全的准备。

璋兵至汉州,潘仁嗣与战于赤水,大败,为璋所擒,璋遂克汉州。

董璋的兵马到了汉州,潘仁嗣和他在赤水开战,打得大败,被董璋擒获,董璋便占领汉州。

癸未,知祥留赵季良、高敬柔守成都,自将兵八千趣汉州,至弥牟镇,赵廷隐陈于镇北。甲申,迟明,廷隐陈于鸡桥,义胜定远都知兵马使张公铎陈于其后。俄而璋望西川兵盛,退陈于武侯庙下,璋帐下骁卒大噪曰:“日中曝我辈何为!”璋乃上马。前锋始交,东川右厢马步都指挥使张守进降于知祥,言“璋兵尽此,无复后继,当急击之。”知祥登高冢督战,左明义指挥使毛重威、左冲山指挥使李瑭守鸡桥,皆为东川兵所杀;赵廷隐三战不利,牙内都指挥副使侯弘实兵亦却,知祥惧,以马棰指后阵。张公铎帅众大呼而进,东川兵大败,死者数千人,擒东川中指挥使元、牙内副指挥使董光演等八十余人。璋拊膺曰:“亲兵皆尽,吾何依乎!”与数骑遁去,余众七千人降,复得潘仁嗣。知祥引兵追璋至五侯津,东川马步都指挥使元降。西川兵入汉州府第,求璋不得,士卒争璋军资,故璋走得免。赵廷隐追至赤水,又降其卒三千人。是夕,知祥宿雒县。命李昊草榜谕东川吏民,及草书劳问璋,且言将如梓州,询负约之由,请见伐之罪。乙酉,知祥会廷隐于赤水,遂西还,命廷隐将兵攻梓州。

癸未(初二),孟知祥留下赵季良、高敬柔守卫成都,自己带领八千兵马奔向汉州。到达弥牟镇,赵廷隐陈兵于镇北。甲申(初三),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