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部分 (第1/4页)

段龛环城自守,连砍柴的小路也被切断,城里人相残食。段龛调动全部兵力出城战斗,被慕容恪在包围圈里打败。慕容恪事先就分派骑兵控制了各个城门,段龛经过只身拼搏,仅得以逃回城内,其余的士兵全部覆没。从此城里的兵众情绪沮丧,没人再有固守的斗志了。十一月,丙子(十四日),段龛将两手反绑于身后出城投降,他和朱秃一起被押解送往蓟城。慕容恪抚慰安定新近归附的民众,全部平定齐地,将三千多户鲜卑族、胡族、羯族人迁徙到蓟城。前燕国主慕容俊用墨、劓、、宫、大辟五刑处死朱秃,任命段龛为伏顺将军。慕容恪留下慕容尘镇守广固,任命尚书左丞鞠殷为东莱太守,任命章武太守鲜于亮为齐郡太守,然后返回。

殷,彭之子也。彭时为燕大长秋,以书戒殷曰:“王弥、曹嶷,必有子孙,汝善招抚,勿寻旧怨,以长乱源!”殷推求,得弥从子立、嶷孙岩于山中,请与相见,深结意分,彭复遣使遗以车马衣服,郡民由是大和。

鞠殷是鞠彭的儿子。鞠彭当时任前燕的大长秋官职,他写信告诫鞠殷说:“王弥、曹嶷,肯定有子孙后代,你一定要很好地招纳抚慰他们,不要计较过去的怨恨,以防扩大祸乱的根源。”鞠殷经过推问访察,在山中找到了王弥的侄子王立、曹嶷的孙子曹岩,便邀请他们前来相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鞠彭又派使者给他们送去车马衣服,东莱郡的百姓从此太平了。

荀羡闻龛已败,退还下邳,留将军诸葛攸、高平太守刘庄将三千人守琅邪,参军谯国戴等将二千人守泰山。燕将慕容兰屯汴城,羡击斩之。

荀羡听说段龛已经失败,便退回到下邳,留下将军诸葛攸、高平太守刘庄统率三千兵众守卫琅邪,参军谯国人戴等统率二千兵众守卫泰山。前燕将领慕容兰驻扎在汴城,荀羡攻打并杀掉他。

'18'诏遣兼司空、散骑常侍车灌等持节如洛阳,修五陵。十二月,庚戌,帝及群臣皆服缌,临于太极殿三日。

'18'东晋穆帝下诏,派兼司空、散骑常侍车灌等人带着符节前往洛阳,修整先帝的五座陵墓。十二月,庚戍(十九日),穆帝和群臣全都身穿细麻布衣服,到太极殿哭泣谒拜三天。

'19'司州都督谢尚以疾不行,以丹阳尹王胡之代之。胡之,之子也。

'19'司州都督谢尚因为有病无法料理政事,东晋朝廷以丹阳尹王胡之代替他。王胡之是王的儿子。

'20'是岁,仇池公杨国从父俊杀国自立;以俊为仇池公。国子安奔秦。

'20'这一年,仇池公杨国的叔父杨俊杀掉杨国而自立。东晋朝廷任命杨俊为仇池公。杨国的儿子杨安投奔前秦。

升平元年(丁巳、357)

升平元年(丁巳,公元357年)

'1'春,正月,壬戌朔,帝加元服;太后诏归政,大赦,改元,太后徙居崇德宫。

'1'春季,正月,壬戌朔(初一),东晋穆帝行加冠礼,太后下诏,让他开始主持朝政,实行大赦,改年号,太后迁居崇德宫。

'2'燕主俊征幽州刺史乙逸为左光禄大夫。逸夫妇共载鹿车;子璋从数十骑,服饰甚丽,奉迎于道。逸大怒,闭车不与言,到城,深责之。璋犹不悛。逸常忧其败,而璋更被擢任,历中书令、御史中丞。逸乃叹曰:“吾少自修立,克己守道,仅能免罪。璋不治节检,专为奢纵,而更居清显,此岂惟璋之忝幸,实时世之陵夷也。”

'2'前燕国主慕容俊征召幽州刺史乙逸为左光禄大夫。乙逸夫妇共坐一辆小车前往就任,而他的儿子乙璋却带着随从数十骑,衣着华丽,在路上迎候。乙逸十分愤怒,紧闭车门,不和他说话,到了蓟城后,乙逸深深地责备他,乙璋还不认错。乙逸常常忧虑他要衰败下去,而乙璋却屡被提升,历任中书令、御史中丞。乙逸于是便叹息道:“我从小修身养性,克己守礼,到头来也只能是得以免罪。乙璋不检点品行,专干放纵奢侈的事情,反而屡任政事清简地位显赫的官职,这难道仅仅是乙璋有愧于宠幸吗?实在是世道的衰落。”

'3'二月,癸丑,燕主俊立其子中山王为太子,大赦,改元光寿。

'3'二月,癸丑(二十三日),前燕国主慕容俊立他的儿子中山王慕容为太子,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光寿。

'4'太白入东井,秦有司奏:“太白罚星,东井秦分,必有暴兵起京师。”秦主生曰:“太白入井,自为渴耳,何所怪乎!”

'4'金星进入井宿。前秦的有关官署上奏章说:“金星是主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