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部分 (第1/4页)

政骂之。粮且尽,救兵未至,满政欲溃围走朔州,右虞候杜士远以虏兵盛,恐不免,壬戌,杀满政降于突厥,苑君璋复杀城中豪杰与满政同谋者三十余人。上以满政子玄积为上柱国,袭爵。丁卯,突厥复请和亲,以马邑归唐;上以将军秦武通为朔州总管。

'55'当初,高祖派遣右武候大将军李高迁协助朔州总管高满政守卫马邑,苑君璋带着一万多突厥骑兵到马邑城下,高满政打败了苑君璋。颉利可汗发怒,出动大军攻打马邑。李高迁怕了,带领二千名部下冲破关卡连夜逃跑,遭到突厥阻截,损失一半兵力。颉利可汗亲自率领大军攻马邑,高满政出兵抵抗,有时一天打十几仗。高祖命令行军总管刘世让救援马邑,刘世让到了松子岭,不敢再前进,回军保守崞城。恰好颉利派遣使节向唐求婚,高祖说:“先撤了马邑的围,才能够谈论婚姻。”颉利想撤军,隋义成公主坚持要求攻打马邑。颉利因为高开道擅长制作攻城武器,便召来高开道,和他一起猛攻马邑。颉利诱劝高满政投降,高满政大骂颉利。马邑城中粮食即将耗尽,救兵未到,高满政想突围去朔州,右虞候杜士远见突厥兵力强大,恐怕突围不成,壬戌(二十日),杜士远杀死高满政投降了突厥,苑君璋又杀死城中与高满政同谋的豪杰三十多人。高祖任命高满政的儿子高玄积为上柱国,承袭高满政的爵位。丁卯(二十五日),突厥再次向唐请求和亲,把马邑归还给唐朝;高祖任命将军秦武通为朔州总管。

'56'突厥数为边患,并州大总管府长史窦静表请于太原置屯田以省馈运;议者以为烦扰,不许。静切论不已,敕征静入朝,使与裴寂、萧、封德彝相论难于上前,寂等不能屈,乃从静议,岁收谷数千斛,上善之,命检校并州大总管。静,抗之子也。十一月,辛巳,秦王世民复请增置屯田于并州之境,从之。

'56'突厥屡次为祸边境,唐并州大总管府长史窦静上表请求在太原设置屯田以省军粮的运输,议政者认为过于麻烦,不批准。窦静不停地极力论说此事,高祖下敕令征窦静入朝,让他与裴寂、萧、封德彝等人在皇上面前辩论此事,裴寂等人无法说服窦静,于是听从了窦静的建议,每年收获数千斛粮食,高祖很赞赏他,命窦静为检校并州大总管。窦静是窦抗的儿子。十一月辛巳(初九),秦王李世民又请求在并州境内增设屯田,高祖批准了他的请求。

'57'黄州总管周法明将兵击辅公,张善安据夏口,拒之。法明屯荆口镇,壬午,法明登战舰饮酒,善安遣刺客数人诈乘鱼而至,见者不以为虞,遂杀法明而去。

'57'唐黄州总管周法明带兵攻打辅公,张善安占据夏口抵抗周法明。周法明驻扎在荆口镇,壬午(初十),周法明登上战船饮酒,张善安派遣几名刺客伪装渔民乘着渔船到荆口镇,见到的人没有产生怀疑,于是他们杀了周法明后离去。

'58'甲申,舒州总管张镇周等击辅公将陈当世于猷州之黄沙,大破之。

'58'甲申(十二日),唐舒州总管张镇周等在猷州的黄沙攻打辅公的将领陈当世,大败陈军。

'59'丁亥,上校猎于华阴。己丑,迎劳秦王世民于忠武顿。

'59'丁亥(十五日),高祖在华阴围猎。己丑(十七日),在忠武顿迎接慰问秦王李世民。

'60'十二月,癸卯,安抚使李大亮诱张善安,执之。大亮击善安于洪州,与善安隔水而陈,遥相与语。大亮谕以祸福,善安曰:“善安初无反心,正为将士所误;欲降又恐不免。”大亮曰:“张总管有降心,则与我一家耳。”因单骑渡水入其陈,与善安执手共语,示无猜间。善安大悦,遂许之降。既而善安将数十骑诣大亮营,大亮止其骑于门外,引善安入,与语。久之,善安辞去,大亮命武士执之,从骑皆走。善安营中闻之,大怒,悉众而来,将攻大亮。大亮使人谕之曰:“吾不留总管。总管赤心归国,谓我曰:‘若还营,恐将士或有异同,为其所制。’故自留不去耳,卿辈何怒于我!”其党复大骂曰:“张总管卖我以自媚于人。”遂皆溃去。大亮追击,多所虏获。送善安于长安,善安自称不与辅公交通,上赦其罪,善遇之;及公败,得所与往还书,乃杀之。

'60'十二月癸卯(初二),唐安抚使李大亮诱骗张善安,捉住了张。李大亮在洪州攻打张善安,与张善安隔水列阵,遥相对话。李大亮向张善安说明祸福利害关系,张善安说:“善安最初没有反叛的意思,被部下将士们所误,想投降又怕不能免罪。”李大亮说:“张总管有投降的心意,和我就是一家人了。”于是一个人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