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部分 (第1/4页)

复旧姓名为堆彦威、从简、房知温、王晏球、夏鲁奇、米君立,许之。从简,陈州人也。晏球本王氏子,畜于杜氏,故请复姓王。

'18'武宁节度使李绍真、忠武节度使李绍琼、贝州刺史李绍英、齐州防御使李绍虔、河阳节度使李绍奇、州刺史李绍能,各自请求恢复他们的姓名为霍彦威、从简、房知温、王晏球、夏鲁奇、米君立,后唐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从简是陈州人。王晏球本来是姓王的儿子,寄养在姓杜的家,所以请求恢复姓王。

'19'丁巳,初令百官正衙常朝外,五日一赴内殿起居。

'19'丁巳(初二),命令百官正衙除正常朝拜外,每隔五天进内殿问一次安。

'20'宦官数百人窜匿山林,或落发为僧,至晋阳者七十余人,诏北都指挥使李从温悉诛之。从温,帝之侄也。

'20'数百名宦官逃窜到山林里面隐藏起来,有的剃发为僧,有七十多人到了晋阳,后唐帝下诏北都指挥使李从温,把他们全部杀掉。李从温是后唐帝的侄儿。

'21'帝以前相州刺史安金全有功于晋阳,壬戌,以金全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

'21'后唐帝认为前相州刺史安金全对晋阳有功,壬戌(初七),任命安金全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

'22'丙寅,赵在礼请帝幸邺都。戊辰,以在礼为义成节度使;辞以军情未听,不赴镇。

'22'丙寅(十一日),赵在礼请求后唐帝巡幸邺都。戊辰(十三日),任命赵在礼为义成节度使。赵在礼以军情未安定为理由,没有到义成节度使镇所去。

'23'李彦超入朝,帝曰:“河东无虞,尔之力也。”庚午,以为建雄留后。

'23'李彦超入朝,后唐帝说:“河东没有出问题,是你的功劳。”庚午(十五日),任命李彦起为建雄留后。

'24'甲戌,加王延翰同平章事。

'24'甲戌(十九日),加封福建王延翰为同平章事。

'25'帝目不知书,四方奏事皆令安重诲读之,重诲亦不能尽通,乃奏称:“臣徒以忠实之心事陛下,得典枢机,今事粗能晓知,至于古事,非臣所及,愿仿前朝侍讲、侍读、近代直崇政、枢密院,选文学之臣与之共事,以备应对。”乃置端明殿学士,乙亥,以翰林学士冯道、赵凤为之。

'25'后唐帝不识字,四面八方的奏书都让安重诲读给他听,安重诲也不能全部通晓,于是上奏说:“臣只以忠诚的心来侍奉陛下,得以掌管朝内机密,现在的事情还粗粗能够知道一些,至于过去的事情,非我所及。希望效仿前朝的侍讲、侍读,近代的直崇政、枢密院,选择一些有文化的大臣来共同处理这些事情,以备应对。”于是设置了端明殿学士。乙亥(二十日),任命翰林学士冯道、赵凤为端明殿学士。

'26'丙子,听郭崇韬归葬,复朱友谦官爵;两家货财田宅,前籍没者皆归之。

'26'丙子(二十一日),允许归葬郭崇韬,恢复了朱友谦的官爵。两家的货财田宅,以前没收了的全部归还给他们。

'27'戊寅,以安重诲领山南东道节度使。重诲以襄阳要地,不可乏帅,无宜兼领,固辞;许之。

'27'戊寅(二十三日),任命安重诲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安重诲认为襄阳是个重要的地方,不可以没有统帅,不应当兼领,所以他坚决推辞。后唐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28'诏发汴州控鹤指挥使张谏等三千人戍瓦桥。六月,丁酉,出城,复还,作乱,焚掠坊市,杀权知州、推官高逖。逼马步都指挥使、曹州刺史李彦饶为帅,彦饶曰:“汝欲吾为帅,当用吾命,禁止焚掠。”众从之。己亥旦,彦饶伏甲于室,诸将入贺,彦饶曰:“前日唱乱者数人而已。”遂执张谏等四人,斩之。其党张审琼帅众大噪于建国门,彦饶勒兵击之,尽诛其众四百人,军、州始定。即日,以军、州事牒节度推官韦俨权知,具以状闻。庚子,诏以枢密使孔循知汴州,收为乱者三千家,悉诛之。彦饶,彦超之弟也。

'28'后唐帝下诏调汴州控鹤指挥使张谏等三千人去戍守瓦桥。六月,丁酉(十二日),军队出了城,后又返回发动叛乱,焚烧抢掠街市,杀死权知州、推官高逖。逼迫马步都指挥使、曹州刺史李彦饶为统帅,李彦饶说:“你们想让我当统帅,就应当听我的命令,禁止焚烧抢掠。”大家听从了他。己亥(十四日)的早晨,李彦饶在家里暗藏了一些武士,诸位将领进来祝贺,李彦饶说:“前日鼓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