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部分 (第1/4页)

'1'春,正月,汉姜维率偏军自汉中还住涪。

'1'春季,正月,蜀国姜维率领偏师从汉中回到涪县驻防。

'2'吴主立其子和为太子,大赦。

'2'吴王立儿子孙和为太子,大赦天下。

'3'三月,昌邑景侯满宠卒。秋,七月,乙酉,以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

'3'三月,昌邑景侯满宠去世。秋季,七月,乙酉(十九日),任命领军将军蒋济担任太尉。

'4'吴主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将兵三万击儋耳,珠崖。

'4'吴王派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军三万人攻打儋耳、珠崖。

'5'八月,吴主封子霸为鲁王。霸,和母弟也,宠爱崇特,与和无殊。尚书仆射是仪领鲁王傅,上疏谏曰:“臣窃以为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蕃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且二宫宜有降杀,以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书三、四上,吴主不听。

'5'八月,吴王封儿子孙霸为鲁王。孙霸是孙和的胞弟,受到特别的宠爱,与孙和没有差别。尚书仆射是仪兼任鲁王傅,上书规劝说:“我私下认为鲁王天资卓越,又有美德,文武双全,当今之计应让他镇守四方,作为辅助朝廷的屏藩,宣扬美德,广布威望,才是国家的良策,举国上下的希望。而且太子和亲王之间,应该有所差别,用以端正上下秩序,显明教化的根本。”上书三四次,吴王都不理睬。

四年(癸亥、243)

四年(癸亥,公元243年)

'1'春,正月,帝加元服。

'1'春季,正月,魏帝行加冠礼。

'2'吴诸葛恪袭六安,掩其人民而去。

'2'吴国诸葛恪率军袭击六安,劫掠当地百姓而归。

'3'夏,四月,立皇后甄氏,大赦。后,文昭皇后兄俨之孙也。

'3'夏季,四月,魏立皇后甄氏,大赦天下。甄皇后是文昭皇后兄长甄俨的孙女。

'4'五月,朔,日有食之,既。

'4'五月,朔(初一),出现日食,为日全食。

'5'冬,十月,汉蒋琬自汉中还住涪,疾益甚,以汉中太守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督汉中。

'5'冬季,十月,蜀国蒋琬从汉中返回涪县居住,病情更加严重,任命汉中太守王平担任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督领汉中。

'6'十一月,汉主以尚书令费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6'十一月,汉后主任命尚书令费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

'7'吴丞相顾雍卒。

'7'吴丞相顾雍去世。

'8'吴诸葛恪远遣谍人观相径要,欲图寿春。太傅懿将兵入舒,欲以攻恪,吴主徙恪屯于柴桑。

'8'吴诸葛恪派遣暗探,观察山川地要,准备攻打寿春。太傅司马懿率军进入舒县,打算由此进攻诸葛恪。吴王调移诸葛恪在柴桑驻屯。

'9'步骘、朱然各上疏于吴主曰:“自蜀还者,咸言蜀欲背盟,与魏交通,多作舟船,缮治城郭;又,蒋琬守汉中,闻司马懿南向不出兵,乘虚以掎角之,反委汉中,还近成都。事已彰灼,无所复疑,宜为之备。”吴主答曰:“吾待蜀不薄,聘享盟誓,无所负之,何以致此!司马懿前来入舒,旬日便退。蜀在万里,何如缓急而便出兵乎!昔魏欲入汉川,此间始严,亦未举动,会闻魏还而止;蜀宁可复以此有疑邪!人言苦不可信,朕为诸君破家保之。

'9'步骘、朱然分别上书给吴王说:“从蜀地归来的人,都说蜀国打算背弃盟约,正在大量制作船舰,修缮城池。还有,蒋琬驻守汉中,听说司马懿南下,不但不出兵,乘虚进行夹击,反而放弃汉中,回到成都附近。事情已经十分明显,无可置疑,应多加戒备。”吴王回答说:“我对待蜀国不薄,聘问宴享,结盟明誓,没有辜负他们的地方,怎么能变成这样?司马懿大军前来进入舒县,十日便撤退了。蜀在万里之外,怎么会知道司马懿用兵是快是慢而就贸然出兵呢?从前,魏打算进入汉川,这中间我们也是严阵以待,没有举师动众,随后听到魏已回军才算结束,怎么可以再以此怀疑蜀汉呢?传言实在不可信,我愿以家族破败而为诸位担保。”

'10'征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王昶上言:“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有急不足相赴。”遂徙屯新野。

'1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