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部分 (第1/4页)

'40'己亥,燕幽州刺史慕容豪、尚书左仆射张通、昌黎尹张顺坐谋反诛。

'40'己亥(十二日),后燕幽州刺史慕容豪、尚书左仆射张通、昌黎尹张顺,以谋反罪被处死。

'41'初,琅邪人孙泰学妖术于钱唐杜子恭,士民多奉之。王恶之,流泰于广州。王雅荐泰于孝武帝,云知养性之方,召还,累官至新安太守。泰知晋祚将终,因王恭之乱,以讨恭为名,收合兵众,聚货钜亿,三吴之人多从之;识者皆忧其为乱,以中领军元显与之善,无敢言者。会稽内史谢发其谋,己酉,会稽王道子使元显诱而斩之,并其六子;兄子恩逃入海,愚民犹以泰蝉蜕 不死,就海中资给恩。恩乃聚合亡命得百余人,以谋复仇。

'41'当初,东晋琅邪人孙泰向钱塘人杜子恭学习妖术,土人、百姓都很信奉他。左仆射王很讨厌他,把孙泰流放到广州。广州刺史王雅却 把孙泰推荐给孝武帝,说孙泰知道修身养性、长生不老的药方。于是,孝武帝把孙泰从广州征召回京,并逐渐 升官做到了新安太守。孙泰估计到晋朝的气数就要结束,他假借王恭兴兵引起战乱,以讨伐王恭为名义,大量收集征召士兵部众,聚敛财富无数,三吴地区的居民,大多数都依从了他。有些见识的人都担忧他将来会制造动乱,但因为中领军司马元显与他关系亲密,没有人敢说。会稽内史谢揭发了他的阴谋,己酉(二十二日),会稽王司马道子让司马元显把他诱骗来之后,杀掉了他,同时杀了他的六个儿子。孙泰的侄儿孙恩逃入东海躲藏在小岛上,愚昧的百姓还以为孙泰像蝉一样,脱掉了一层壳,而真人并没有死,因此到海中去为孙恩送粮食等资助。孙恩于是又聚合了一百多名亡命之徒,谋划复仇。

'42'西平王秃发乌孤更称武威王。

'42'南凉西平王秃发乌孤改称武威王。

'43'是岁,杨盛遣使附魏,魏以盛为仇池王。

'43'这一年,归附东晋的杨盛,派遣使节请求归附北魏。北魏封杨盛为仇池王。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一卷

晋纪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399)

晋纪三十三 晋安帝隆安三年(己亥,公元399年)

'1'春,正月,辛酉,大赦。

'1'春季,正月,辛酉(初四),东晋实行大赦。

'2'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事连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志于凡城。以卫将军平原公元为司徒、尚书令。

'2'戊辰(十一日),后燕昌黎尹留忠阴谋叛变,被处死。事情牵连到了尚书令东阳公慕容根、尚书段成,也都被处死。慕容盛派中卫将军卫双去凡城诛杀留忠的弟弟幽州刺史留志。任命卫将军平原公慕容元为司徒、尚书令。

'3'庚午,魏主北巡,分命大将军常山王遵等三军从东道出长川,镇北将军高凉王乐真等七军从西道出牛川,自将大军从中道出髯水以袭高车。

'3'庚午(十三日),北魏国主拓跋去北方巡视,分别命令大将军常山王拓跋遵等三支军队从东路向长川进发,镇北将军高凉王拓跋乐真等七支军队从西路向牛川进发,拓跋则自己带领大军从中路在髯水出发,准备袭击高车部落。

'4'壬午,燕右将军张真、城门校尉和翰坐谋反,诛。

'4'壬午(二十五日),后燕右将军张真、城门校尉和翰因谋反罪被杀。

'5'癸未,燕大赦,改元长乐。燕主盛每十日一自决狱,不加拷掠,多得其情。

'5'癸未(二十六日),后燕大赦,改年号为长乐。后燕国主慕容盛每隔十天,亲自审理判决一次讼事,虽然并不加以严刑拷打,但也能获得很多真实情况。

'6'武威王乌孤徙治乐都,以其弟西平公利鹿孤镇安夷,广武公檀镇西平,叔父素渥镇湟河,若留镇浇河,从弟替引镇岭南,洛回镇廉川,从叔吐若留镇浩;夷、夏俊杰,随才授任,内居显位,外典郡县,咸得其宜。

'6'南凉武威王秃发乌孤把都城迁到乐都,派遣他的弟弟西平公秃发利鹿孤镇守安夷,广武公秃发檀镇守西平,他的叔叔秃发素渥镇守湟河,另一个叔叔秃发若留镇守浇河,堂弟秃发替引镇守洪池岭以南的地区,另一个堂弟秃发洛回镇守廉川,派堂叔秃发吐若留镇守浩。对于其他夷族和汉族的一些贤俊杰出人士,也都根据他们的才能分别任命职务,或者在朝中官居显要位置,或者在地方上掌管郡县的事务,都得到了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