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部分 (第1/4页)

'26'朝廷旧制规定:六品以下职事官的任命,均由尚书省拟出具体意见上奏皇帝,从这一年开始,玄宗下令将六品以下职事官中的员外郎、御史、起居郎、拾遗、补阙的任命改由皇帝亲自负责,不再由尚书省奏拟。

五年(丁巳、717)

五年(丁巳,公元717年

'1'春,正月,癸卯,太庙四室坏,上素服避正殿。时上将幸东都,以问宋、苏,对曰:“陛下三年之制未终,遽尔行幸,恐未契天心,灾异为戒;愿且停车驾。”又问姚崇,对曰:“太庙屋材,皆苻坚时物,岁久朽腐而坏,适与行期相会,何足异也!且王者以四海为家,陛下以关中不稔幸东都,百司供拟已备,不可失信;但应迁神主于太极殿,更修太庙,如期自行耳。”上大喜,从之。赐崇绢二百匹。己酉,上行享礼于太极殿,命姚崇五日一朝,仍入阁供奉,恩礼更厚,有大政辄访焉。右散骑常侍褚无量上言:“隋文帝富有天下,迁都之日,岂取苻氏旧材以立太庙乎!此特谀臣之言耳。愿陛下克谨天戒,讷忠谏,远谄谀。”上弗听。

'1'春季,正月,癸卯(初二),太庙中有四室倒塌,唐玄宗为此身着丧服,离开正殿,到别的殿堂办公。当时玄宗正准备到东都洛阳去,便向宋和苏征求意见,两人回答说:“陛下的三年之丧尚未守完,就急忙前往东都,恐怕与天意不符,因此上天才用灾异来示戒;希望陛下取消巡幸东都的计划。”玄宗听后又去征求姚崇的意见,姚崇回答道:“太庙的木料,还都是三百多年以前前秦皇帝苻坚时候的旧物,只不过是因年代久远而腐朽倒塌,碰巧与陛下的行期偶合罢了,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再说王者以四海为家,陛下因关中粮食歉收而要到东都去,有关部门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陛下不能失信;不过倒是应当将祖宗神主迁到太极殿中,并且重修太庙,车驾还是要如期东行。”玄宗听了十分高兴,便采纳了姚崇的意见,并赏赐了他绢帛二百匹。己酉(初八),唐玄宗在太极殿行祭祀大礼,并命令姚崇五日朝见一次,仍然像以往一样入内殿供奉,对姚崇的礼遇也更加隆重,朝廷每有重大政事便专门向他征询意见。右散骑常侍褚无量进言道:“隋文帝富有天下,迁都时难道要用几百年前苻坚时的旧木料修建太庙吗!这种说法不过是阿谀奉承之臣的托词罢了。希望陛下能够谨慎对待上天的训诫,采纳忠臣的谏言,疏远谄谀之臣。”玄宗没有理会他的意见。

辛亥,行幸东都。过崤谷,道隘不治;上欲免河南尹及知顿使官,宋谏曰:“陛下方事巡幸,今以此罪二臣,臣恐将来民受其弊。”上遽命释之。曰:“陛下罪之,以臣言而免之,是臣代陛下受德也;请令待罪朝堂而后赦之。”上从之。

辛亥(初十),玄宗启程前往东都,东驾经过崤谷时,发现那里道路狭窄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玄宗便要撤销河南尹和知顿使的职务。宋谏道:“陛下正在巡行境内,如果只凭道路没修好就罢免这两位官员,臣担心将来百姓会深受其害。”玄宗听了马上下令免去他们的罪。宋又说道:陛下怪罪他们,又因臣一句话而免除了对他们的处罚,这是让臣代替陛下领受他的感激之情;臣希望陛下让他们在朝堂听候治罪,然后再行赦免。“玄宗对此表示同意。

二月,甲戌,至东都,赦天下。

二月,甲戌(初三),玄宗抵达东都,下诏大赦天下。

'2'奚、契丹既内附,贝州刺史宋庆礼建议,请复营州。三月,庚戌,制复置营州都督于柳城,兼平卢军使,管内州县镇戍皆如其旧;以太子詹事姜师度为营田、支度使,与庆礼等筑之,三旬而毕。庆礼清勤严肃,开屯田八十余所,招安流散,数年之间,仓廪充实,市里浸繁。

'2'奚、契丹二族归附朝廷之后,贝州刺史宋庆礼建议玄宗重设营州。三月,庚戌(初十),唐玄宗颁布制命,重新在柳城设置营州都督,兼平卢军使,境内所辖州县戍所均与过去相同;又指派太子詹事姜师度为营田、支度使,与宋庆礼等共同负责修筑营州城,经三旬峻工。宋庆礼为官严肃,清正勤勉,共开屯田八十余处,招抚安置境内流民,仅几年时间,就使府库充实,市镇里巷逐渐繁荣。

'3'夏,四月,甲戌,赐奚王李大妃辛氏号固安公主。

'3'夏季,四月,甲戌(初五),唐玄宗将奚王李大之妃辛氏赐号为固安公主。

'4'己丑,皇子嗣一卒,追立为夏王,谥曰悼。嗣一母武惠妃,攸止之女也。

'4'己丑(二十日),玄宗之子李嗣一去世,玄宗下诏追立他为夏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