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1/4页)

书其实并不算多,约有一二十捆的样子,当然这是经过林杉的挑拣得出的需要带去京都的书,比起书房里还留下的那些被放弃的书,算起来还可以用‘少’字形容。

重点在于搬的过程有点小曲折。

马安也是在今夜才知道,后院已成铁桶,马车早已停在了后院院墙外。那么要把行装送上车,必须出前院,然后再绕行至到后院院墙外的位置。

之所以如此迂回行事,马安对此也是与林杉心照不宣的,多半还是为了防着前院正对面住着的邢家老汉吧!他的身份虽然早早就被林杉查出,锁定在十多年前那支还未解散的川州军的范围,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无法准确的查出他的身份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这实在是一种让人轻易不能放心的结果。

马安搬书那在屋中来回走动的脚步声,令本来就是在强行装睡的莫叶头脑更清醒了。此时那种比常人走路时要显得较重一些的脚步声,在莫叶听来已不是有熟悉习惯的感觉,它在不知不觉间已变成一支鼓乐。鼓是大地,敲鼓的是一个人的双脚,没有伴奏的鼓声单调但沉稳,没有变奏的曲风呆板但厚重,隐然间让莫叶体会到了一股催促之感。…

所以在闭着眼睛但清醒着头脑的躺了一会儿后,莫叶没有再继续装睡下去。她默默起身穿好衣服,坐到了床边的桌子旁,用桌上长期备置有的火折子点亮了蜡烛。就要离开这个家了,莫叶的目光环顾屋内,觉得必须带点什么走才好。不过她想到衣食住行这方面的事,师父应该早有准备,所以一时之间,她又忽然发觉,似乎也没什么值得带的,除了那件已被婶娘带走的斗篷。

此时的莫叶在情绪上已经比刚才要冷静许多了,所以当她再次想到那件斗篷的事,很快就觉察到了一丝疑惑。回想了一遍婶娘在昨夜说过的话,又将其与师父在她醒来时说的那一番话进行对比,莫叶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心里一紧,失声喃喃道:“为什么,连这一样东西也不许让她留给我……”

接着,她又努力的想叫自己不要就这件事再想下去,为此,平放在桌上的手掌也慢慢握成了一个拳头。最后,在想到‘无牵无挂’这四个字时,莫叶终于能放松下来,同时心里泛着一抹伤感——看来,自己今后可能真的很难再见到婶娘了。

有了这个觉悟的她毫无目的性的拉开了抽屉,所以在这个举动完成后,她又茫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目光一瞥之间,她看到了抽屉里那把用来切纸的小刀。她的双眼在呆滞了一会儿后,渐渐的亮了起来,心中忽然有了一个平时从未有过的想法。

略一踌躇,她的视线从那把刀上移开,环顾屋内,她的目光最后落在墙边一把椅子上盛着针线的篾盘里。那是黎氏留下的东西,但莫叶此时注意到它的原因,并不再是感怀离别。

她直接将篾盘端到桌上,扒拉了一下,发现篾盘里只有备用的针线,那只穿好线的针却是不见了。觉察到这一点的莫叶心下一沉,但她端来篾盘是为了另一件事,所以她很快就收起了这股心情。

取了一根针,穿好线,然后拣了一块稍厚点的布头,用那把小刀比划了一下,接着用剪刀将比划后得出的大小从布头上剪了下来,然后她就开始解衣带。脱下外衣,她思忖了一下,又脱下夹衣,然后将夹衣翻过面来,捉起右手衣袖,覆上那片她依照匕首的大小剪出的布条,快速的缝了起来。

莫叶的针线活并不太好,跟寻常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比起来,只能用差劲来形容。但是,她这只停留在补袜子水平的针线手艺,在今天的这件事上已经够用了。

只不过是要在衣袖上缝一个夹层,放一把很小的切纸刀,这手艺活花不了多少时间。因为这是在夹衣上行动,所以针脚丑点不要紧,只要这个夹层牢固就行了。莫叶一边努力刺缝着,一边在心里如是想着。于是她在缝完稀疏的一条针路后,又在原来的基础上重缝了一遍。

缝好了夹层,莫叶将小刀塞了进去。缝补的事,莫叶经验几乎等于零,所以这夹层缝得稍微显紧,但莫叶对此比较满意。不过她最后还是在这夹层的出入口加了一针,为的是防止小刀可能会意外掉落,而这一针所带的线,莫叶扯得比较松散,为的则是在必要的时候,这根阻碍小刀掉落的线不会挡住她抽出刀来的手。

做完这些,莫叶放下针线,略微收拾了一下篾盘,她这才感觉脊背上阵阵寒气袭来。这个时节虽然入春已有两个多月,然而夜里寒气还犹存一分。她这么穿着件单衣的做了好一会儿的针线活,那也只是手指动一动,身体在大致上基本没动过,此时心中事了,这会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