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部分 (第1/4页)

这马居然还活着,并且还是由别的两个人带来了药庐。

但它终究必须尽快消失,所以还是由自己来操刀屠宰吧!

萧淙很是质疑。那牵马到来的两个人能不通过药庐中间人的联系就找到这里,很有可能是官方来者。他早有耳闻,当今皇帝手底下有几支行事特别的小组,大统初定时,皇帝就是用这几组人作为暗处的利刃。查出并斩灭了好几个想要谋逆的劣臣。后来为强力遏制官员之间的互相暗杀,这几组人也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总之,传言中皇帝手底下的那几组人虽然行事极为低调,但绝对是访人查案的一把好手,是皇帝藏在袖子里从不露柄的一把利剑。

这些人虽然直到如今都还未在吏治中公开建制,但不排除他们可以奉照皇帝口谕,临时参与进查案的队伍中。

如果是这类人盯上了下河郡郡守大人被杀的案子,只要有一丝线索,便极有可能行剥云见月之事。而倘若此刻的萧淙还心持昨天的打算,准备弃刀收手定居京都,他在看到黑马后很快想透了一些事的时候,完全可以不必沾手此事。

但谁叫他此时突然改变主意了呢?

若他今后还想继续做江湖郎中,就必须与此事撇开关系。若他被此事缠上,即便最后能摆脱官府的究查,今后很可能不会再有人愿意给他做中间人了,此事太毁江湖名声。

所以现下他必须做一件事情,不帮任何一方,也不是使自己保持中立,而是将自己与此事完全隔绝开来。

这事似乎很简单,萧淙以前也不是没做过,但考虑到今天他要面对的两方人都不好惹,一个是江湖中绝顶强悍的杀手组织,一个是当今皇帝收藏在袖里的杀手锏,他磨刀的手不禁也开始有些发抖,不知是害怕,还是因为这刀很久没用,磨得有些吃力。

呲拉的磨刀声持续了很久,一尺多长的斩骨刀已经完全磨去刀身上的斑斑锈迹,光洁如镜,显露出优质铁材的本色。萧淙看了一眼刀身,觉得满意了,便换了一块磨刀石,开始重点磨那刀锋。

一般来说,一个屠夫行屠宰之事,应该会身携一套齐全的刀具,放血刮毛切割斩骨各有不同。萧淙行医之前是个手艺不错的屠夫,当然明白这些常识,但也正是因为他熟练此道,才会不满足于现状,想到开辟创新,有了他现在的手艺。现在他屠宰牲口只需一把刀,即能将一匹马宰杀料理成一堆分不清是什么牲口的肉块,倒是给活人切肤治疗的那一套刀具极为齐全精细。…

疗伤用到的那套刀具类别繁多且打造得精致,是他身为医者,要为他施治的病人负责,不能亵渎这项工作,已经尝试并确定了的施治要点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轻易改变。而屠宰之刀现在已经精简成独一把,则既是他不喜麻烦,又是他对自己屠宰手艺的自信。

只是今天面临的这个事情工作量有些大,他必须做好准备,精器攻事,以免可能会有卷刃的失误发生。

由于他磨刀捣腾的时间过长,习惯在晌午午睡的两个女儿终于被吵得睡不下去了,一同走出卧房,循着那种粗糙如细沙磨砺在耳鼓的声音来到了萧淙身边。

一高一矮、从脸孔上来看也没什么相像处的两个小女孩齐齐盯着父亲,小女儿目露一丝茫然,大女儿则在看了一眼父亲手中的刀之后,将目光移向了院子里的那匹没有系住缰绳却乖乖站定的黑马。

萧淙名义上有两个女儿,实际上大女儿并非亲生。当妻子在生下小女儿时,萧淙还在郡府大牢里服刑,因为他在为一个伤者治疗时治出了人命。

待萧淙从牢房出来,妻子已经在邻里的流言责难以及家庭的困苦双重压力攻击下病得奄奄一息。即便萧淙出狱后立即着手为妻子调养身体,也没能挽留她多活几个月。

(783)、刚还了又借

今朝皇室姓王,这位君主经历过前朝覆灭的战火,见过饥荒中路边倒毙的饿殍,他执政后,最重视的就是粮食的生产。饥腹不饱,民心难安,刚刚稳定下来的乱世很容易再起战火。然而改变了以往固有的产业格局,耕田大面积种植粮食,必然会压缩棉田的份额,进而挤兑棉织物资的价格。

但新朝提出的桑棉合田新政实施后,市场的粮价却并未因为产量增加而减价,棉布丝绸的零售,也未因为桑棉合田最初那几年作物适应期里的减产而涨价。这两种与耕地有紧密关联的物资,在桑棉合田新政最初的几年,售价也只是略有起伏,而在近几年,却是一齐降了价。

因为桑棉合田的新型种植技术已经成熟和推广,同样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