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 (第1/4页)

……

城东宋宅。

虽说阮洛和莫叶都是第一次进入这处面积不小的宅所,对一应屋舍布局都陌生得很,不过王哲安排留在这处宅所里的仆役是很充足的,有嘴即能问呐!出了会客厅不远,阮洛就招手呼近了一名家丁,让其引路,去往书房,但依旧不允他帮忙拿账簿。

行至书房面前,走在前头的家丁开了门,阮洛随即又使他退去。等身边只有莫叶一人跟随,阮洛才将那一摞账簿搁在书房内的书桌上,并一本本的翻看着封页上的文字,似乎是在进行清点。…

莫叶见此情形,心中稍一琢磨,就着手将书房所有的窗户都推开了,屋内的光线顿时亮了许多,空气也显通透。

而待莫叶做完这些,回到书桌旁时,她就见阮洛已将一摞账册全部在书桌上铺开。那书桌本来就有些异于寻常书桌格局的宽阔,此时桌面上铺满了封面颜色相近、但标号显示绝非来自一家商户的账册,忽然一眼看去,不禁让人感觉有些眼花。

莫叶定了定神,看见阮洛的目光垂落在桌面上,也凝住了神,她忽然提醒道:“刚才在来的路上咱们可是说好了,你只是把这些账本置于书房,没说要看的。王三哥走时也叮嘱过,只许你白天看账本,晚饭后便准备休息了。”

“王三哥?”正沉浸在思考中的阮洛迟疑了一声,隔了一会儿才完全回过神来。

想起这个令他感觉不习惯的称谓是怎么来的,他微微一笑,又说道:“我忽然有些希望你的记忆不要那么好,至少你只是今天忘记了王哲的话也好。”

莫叶目色微窘,想了想后轻声问道:“莫不是遗落了什么?我跟着你一路过来,见你一直很紧张这摞账本。”

“没有遗漏,不过这些册子都是那些老板手里留的孤本,必须谨慎对待。”阮洛温言解释了一句,顿了顿后,他又说道:“我刚才在想,是不是可以趁饭前还有一会儿的功夫,把这些账本的时间顺一顺,理好了方便明天翻查。”

“不行。”刚刚还轻言相询的莫叶态度立即坚决起来。

不管阮洛是不是已经准备行动,莫叶绝对服从于自己的立场,并在将桌上的全部账本来回扫视了两遍后,给出了她的理由:“总共二十七本,即便只是翻动一下首页和底页,就需要不短的时间,若再加上排列顺序的时间……阮大哥怕是看大了晚饭前的这‘一小会儿’时间。”

“那……好吧。”阮洛笑了笑,眼中有一丝无奈浮现。

动作轻快的将所有账本又全部收拢到一起,阮洛没有将它们放在书桌后面开放式的书架上,而是信手拉开了书桌下的一个抽屉。只是,他还未放下账册,就忽闻一阵异香从抽屉里浮散而起。

~

~

(399)、算珠

~

一种樟木的香气袭入鼻中,阮洛的双眸微垂,视线落入抽屉里,眼色一亮。

抽屉正中端正的摆着一样事物,由许多珠子组成,却非女子饰物,看起来是四平八稳且透着种严谨气息的。

“这是……算珠?”莫叶忽然出声。她识得此物,但也只是限步于认识,并不是熟识。

经商之学正式获得国朝的认可并推广,还是王家这一朝开始才有的事。否则整个大周历行三百余年,不会只出了业都一个大型商都。并且,业都是作为帝京所在,才得以壮大的。

大周皇帝隐隐有限制其它都会过强发展的意思。周帝国统治时期,主要以农耕生产为国家资产的重要来源,皇权和律法制衡着农与商的比例,即便是三百多年过去,也没有太大的松懈。

周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即便要发展,也必须以当时还是帝京的业都为首重。

这一情况到了如今,周亡昭起,在王氏新君主的主持下,才得到改变。如今全国除了有业都、以及现在的帝京湖阳这两座实力强大的都会,其它地域也有数个正在迅速强盛起来的郡都。而这一切,都与贸易激活物资流转有着必然联系。

现在,国南的居民也可以方便买到深林大山里才有的珍贵毛皮、鹿茸虎鞭,国北的百姓也可以吃到南方水乡所产的稻米。百姓们桌上食、身上衣都有了较为丰富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民生的扩展是有很大利益的。

贸易领域的逐步解禁,自然会影响贸易之学在教学领域的扩展。不过,如今的新帝君虽然在努力经营着,只是几年的时间,尚无法对前周禁锢了数百年的领域产生根本改变,经商之学目前还未在各大书院普及。

因此。珠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